导读:本文包含了播栽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甬优2638,播种期,插秧期
播栽期论文文献综述
陆雁,胡亮[1](2019)在《播栽期对水稻甬优2638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设计3个播种期和3个插秧期,研究不同播种期和插秧期对甬优2638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叶龄随播种期和插秧期的推后而减少,其中播种期对叶龄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插秧期起次要作用;播种期越迟、插秧期越迟,始穗期到成穗期所需时间越长;结实率以播种期7月5日、插秧期7月25日最高;千粒重以播种期6月30日、插秧期7月20日和播种期7月5日、插秧期7月20日最高;产量以播种期7月5日、插秧期7月20日最高,其次是7月5日播种,7月25日移栽的处理。(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孙雄彪,陈卫东,陈晓阳,周建霞,朱浩[2](2018)在《播栽期对连作晚稻甬优538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6个不同播栽期对连作晚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播栽期时,甬优538播种到齐穗的时间延长,总生育期延长,但是大田时间即移栽到成熟的时间会明显减少。随着播栽期的延迟,产量逐渐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均下降引起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薛占奎,房玉伟,胡谷琅,徐晶晶,金丽[3](2017)在《双季稻区不同播栽期对机插晚稻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播栽期对机插连作晚稻产量及构成特征的影响,试验以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和杂交晚粳稻嘉禾优555为材料,研究了播栽期对机插晚稻秧苗素质、生育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移栽秧苗素质下降,抽穗期推迟,安全齐穗风险加大;甬优9号机插以6月23日播种、7月20日移栽时秧苗素质好,安全齐穗风险小,产量最高;嘉禾优555则以7月2日播种、7月24日移栽产量最高;在茬口许可的情况下早播应首选甬优9号,其次是嘉禾优555,这样有利于合理搭配播种时间以充分发挥品种生产潜力获得高产。(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7年04期)
王修慧,谢南昌,王颖娴,谢嵩,徐雪亮[4](2017)在《水稻不同播栽期对二化螟的避害控虫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鄱阳湖平原直播一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与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二化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一季晚稻播栽期推后,二代二化螟枯心株率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生物灾害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文浩[5](2017)在《播栽期与密度对紫米稻产量形成与米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于2016年在宁乡县花明楼镇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栽期与移栽密度对紫米稻产量形成和米质的影响,探索了营养元素Zn和Se在糙米与米皮中的含量差异,为构建紫米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为如何食用紫米稻以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提供了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的播栽期对紫米稻生育期长短影响较大,在本试验设置的几个播栽期处理下,各处理均可完全成熟,但T1(4月21日播种)和T2(5月1日播种)处理前期生长缓慢,移栽后一个月内基本不分蘖。随播栽期的推迟,紫米稻全生育期逐渐缩短,由151d缩短至138d,达到各主要生育时期的时间缩短2-15d。种植密度对紫米稻生育期没有影响,各处理全生育期均为146d,播种至分蘖盛期、孕穗期、齐穗期的时间分别为64d、100d和108d。2.随着播栽期的推迟,紫米稻产量增减提高,T5处理(5月31日播种)产量最高(4693kg/hm~2),有效穗、每穗粒数以及结实率都随播栽期推迟而显着提高。密度对产量影响显着,以中密度处理M2(20.0cm×20.0cm)产量最高,而高密度处理M3(20.0cm×23.3cm)和低密度的M1(16.7cm×20.0cm)产量较低。3.紫米稻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都随播栽期推后而显着增大;T4(5月21日播种)和T5处理前期分蘖能力较强,在移栽后10d内就有较多分蘖。不同密度处理间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相差不大,中后期均以M3处理最大;干物质积累始终以M1处理最大,但M1和M3处理经济系数较低,因此产量较M2处理低。4.播栽期对紫米稻的稻米品质有显着影响,T3播期(5月11日播种)下糙米率和精米率均最高,分别为83.22%和68.22%;粗蛋白与直链淀粉含量均以T4处理最高;稻米Se含量以T4处理最高,而Zn含量以T5处理最高。5.种植密度影响紫米稻米质,M3处理糙米率和精米率显着低于M2和M1处理;3个密度处理间粗蛋白含量无显着差异,但M3处理直链淀粉含量显着降低;Se含量以M2和M1处理较高,Zn含量以M2和M3处理较高。6.播期与密度对Se与Zn在紫米稻中的分布影响不大,5个播期处理的米皮含Se量占糙米含Se量的45%-50%,米皮含Zn量占糙米含Zn量的30%-35%;3个密度处理的米皮含Se量占糙米含Se量的47%左右,米皮含Zn量占糙米含Zn量的32%左右。可见,紫米稻以糙米方式食用,方可充分保留相关营养元素。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5月31日播种、密度20.0cm×20.0cm处理紫米稻产量最高,5月21日播期处理稻米综合品质最好。可见,5月21日-31日播种、种植密度20.0cm×20.0cm条件下,紫米稻的产量和米质均可达到较佳状态。(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尚明,张崇华,胡逢喜,王芸,张清霞[6](2017)在《南昌县不同播栽期早稻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为了从生产实践上验证江西省南昌县早稻能否提前播种和提前移栽。2014年和2015年均采用早稻品种淦鑫203,分别于每年的3月10日、3月15日、3月20日和3月25日共分4个播期在塑料薄膜覆盖的秧田中播种早稻,秧龄约30 d后移栽。在早稻生长过程中,观测各播种期秧苗和移栽至大田后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分析同期的气象条件和各播栽期早稻的产量因素。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各播种期早稻的育秧和移栽至大田的生长发育有利,各播栽期早稻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播期早、移栽早的早稻发育期相对提前;播种早、移栽早的早稻有利于产量构成,2014年4月10日、4月15日、4月20日和4月25日各移栽期早稻的实际产量依次为607.2、597.2、482.3和395.4kg/667 m2,2015年4月10日、4月15日、4月20日和4月30日各移栽期早稻的实际产量依次为694.1.5、604.6、541.2和379.5 kg/667 m2,明显表现出播种(移栽)偏早的早稻产量偏高。南昌县进入3月中旬后,应尽量使早稻早播种、早育秧,4月中旬初移栽至大田。(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郭芳军,叶想青,张佳泽[7](2017)在《播栽期对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智能自控温室大棚育苗,探讨了不同播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播种期和移栽期下,智能自控温室大棚和常规塑料中棚培育的烟苗生长发育和产质量无明显差异;随着播种期和移栽期的推迟,烤烟株高、节距和普通花叶病的病情指数及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叶片数、茎围和产量呈降低趋势,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先升高后降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顶叶叶长和叶宽、产值、上等烟比例逐渐降低,气候斑点病、青枯病和赤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逐渐升高。综合考虑烟株生产发育及烟叶产质量情况,以12月20日播种、3月10日移栽烟株综合表现较好。(本文来源于《亚热带农业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潘义宏,顾毓敏,王全贞,王柱石,王永齐[8](2017)在《播栽期对云烟105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云烟105烤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栽期对云烟105农艺、性状经济效益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云烟105在2月4—14日播种、4月1—10日移栽的综合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经济效益均较好。各部位烟叶物理性状以2月14日播种、4月10日移栽的综合得分最高,均大于80分。各部位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综合指数为0.39~0.73,其中,下部烟叶以2月4日播种、4月1日移栽各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最好,综合指数为0.59;中上部烟叶以2月14日播种、4月10日移栽各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较好,综合指数分别为0.71和0.73。感官评吸质量和经济效益均以2月14日播种、4月10日移栽较好,其烟叶的吃味较醇和、刺激性和劲头较小、余味较好、产值最高(4 271.17元/667m~2),各播栽期烟叶的外观质量无明显差异。结合当地烟叶生产实际,云烟105在宣威烟区种植以2月4—14日播种、4月1—10日移栽的经济效益较好、品质较优。(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敖芹,谷晓平,姚熠,杨金昌,代云昌[9](2016)在《不同播栽期的温度对水稻‘宜香优1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凤冈水稻主栽品种‘宜香优1108’为试验材料,于2015年4—10月在风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田间分期播种试验,设置4个水稻播种移栽期,分析了不同播栽期的温度对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播栽期的延后,水稻全生育期明显缩短;所需≥10℃积温值减少;最大分蘖数有所增加,但增加不明显;株高逐渐降低,且减少较显着。(2)除Ⅲ、Ⅳ播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气温适宜度较低外,4个播期的其他生育阶段温度适宜度均较好。(3)随着播期的延后,穗粒数、结实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均减少,且差异性显着,其中穗粒数和穗结实粒数减少是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安排水稻播栽期,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夏伏旱的避灾和减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36期)
钟晓媛,赵敏,李俊杰,陈多,田青兰[10](2016)在《播栽期对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分蘖成穗的影响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播栽期对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分蘖成穗的影响,以2个超级杂交籼稻品种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设置3月21日(S1)、3月31日(S2)、4月10日(S3)、4月20日(S4)和4月30日(S5)5个播期,秧龄均为30 d,移栽期依次为4月21日、5月1日、5月11日、5月21日和5月31日,研究其分蘖发生成穗特点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期水稻产量差异显着,随着播栽期推迟,产量呈降低趋势,早播S1的产量最高、迟播S5的产量最低。不同播栽期处理下水稻主茎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S1~S4)<S5,一、二次分蘖总和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S1~S4)>S5,S1优势蘖位为第3~第6叶,而S2~S5优势蘖位为第3~第5叶。随播栽期推迟,分蘖发生和成穗叶位趋于集中,F优498一次分蘖发生在S1~S4以3/0~7/0为主,而在S5以3/0~6/0为主;宜香优2115在S1以3/0~7/0为主,在S2~S5以3/0~6/0为主。一次分蘖成穗率在S1以3/0~6/0为主,而在S2~S5以3/0~5/0为主;二次分蘖发生和成穗以第3~第4叶为主。气象因子对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影响为一、二次分蘖发生率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着负相关,而与平均气温日较差、积温、日照时数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一次分蘖成穗率与分蘖期日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呈显着负相关,与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积温、日照时数呈显着正相关,与幼穗分化期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着负相关,与抽穗开花期日照时数呈显着正相关。综合看来,成都平原地区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在4月11日前播种5月11日前移栽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在4月21日前播种5月21日前移栽有利于稳产,在4月21日以后播种5月21日后移栽产量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播栽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比较6个不同播栽期对连作晚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播栽期时,甬优538播种到齐穗的时间延长,总生育期延长,但是大田时间即移栽到成熟的时间会明显减少。随着播栽期的延迟,产量逐渐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均下降引起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播栽期论文参考文献
[1].陆雁,胡亮.播栽期对水稻甬优2638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
[2].孙雄彪,陈卫东,陈晓阳,周建霞,朱浩.播栽期对连作晚稻甬优538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8
[3].薛占奎,房玉伟,胡谷琅,徐晶晶,金丽.双季稻区不同播栽期对机插晚稻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7
[4].王修慧,谢南昌,王颖娴,谢嵩,徐雪亮.水稻不同播栽期对二化螟的避害控虫效果[J].生物灾害科学.2017
[5].文浩.播栽期与密度对紫米稻产量形成与米质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7
[6].王尚明,张崇华,胡逢喜,王芸,张清霞.南昌县不同播栽期早稻比较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7
[7].郭芳军,叶想青,张佳泽.播栽期对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7
[8].潘义宏,顾毓敏,王全贞,王柱石,王永齐.播栽期对云烟105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7
[9].敖芹,谷晓平,姚熠,杨金昌,代云昌.不同播栽期的温度对水稻‘宜香优1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
[10].钟晓媛,赵敏,李俊杰,陈多,田青兰.播栽期对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分蘖成穗的影响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作物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