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量化的实验研究

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量化的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量化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作者: 廖荣鑫

导师: 吴仕九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湿偏重,热偏重,细胞凋亡

文献来源: 第一军医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与意义:脾胃湿热证其湿与热的偏重和量化是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本课题运用实验动物造模,通过施加多种因素:①湿热环境、②肥甘饮食(高糖高脂饲料)、③药物(白酒、附子干姜煎剂)、④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的综合作用和中医经典、经验方(白虎加苍术汤、清香散)的治疗反证等手段来研究脾胃湿热证中湿偏重及热偏重的动物模型。并从动物的症状、体征、生化、免疫、病理等指标的变化量化湿热,以阐明脾胃湿热证形成的机理和病理基础,进一步揭示湿热证证的本质,为湿热证所属系列疾病的遣方用药奠定基础。 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湿偏重组,热偏重组,清香散组,白虎加苍术汤组,每组8只。通过观察多种施加因素的作用和中医经典、经验方的治疗反证等手段来研究脾胃湿热证湿偏重及热偏重的动物模型。通过生化、免疫组化、电镜等手段检测尿液中AQP2变化及在肾脏的表达、血液中淋巴细胞HSP70表达,血液中胃动素、胃泌素变化,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免疫组化指标(AI、Bcl-2、P53)等寻求湿偏重与热偏重的量化指标。 研究内容和过程: 1.造模方法及实验观察 (1) 造模方法 正常对照组(简称A组) 在20~28℃温度,50~70%相对湿度的环境下,以普通饲料喂养。 湿偏重造模组(高糖高脂+造模箱+白酒+大肠杆菌 简称B组) 高糖高脂饲料(在普通饲料中混入12%猪油,8%蜂蜜)喂养10天,然后置于造模箱(温度33±2℃,相对湿度90~100%),同时灌服北京产二锅头(2ml/200g,1次/日),共8天,第19天开始灌胃,按2ml/200g给予大肠杆菌1次,24小时后再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脾胃湿热证的认识

第二节 脾胃湿热证临床和实验的现代研究进展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大鼠造模方法及实验观察

第二节 大鼠血浆中胃动素、胃泌素的变化

第三节 大鼠尿液中AQP_2的变化及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

第一小节 大鼠尿液中AQP_2的变化

第二小节 大鼠AQP_2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

第四节 大鼠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

第五节 大鼠脾脏超微结构的观察

第六节 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P53、Bcl-2)表达的观察

第三章 全文小结

附图

成果

附录:缩略语表

致谢

原创性说明及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发布时间: 2006-01-06

参考文献

  • [1].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实质研究和中药的干预作用[D]. 吴娟.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2].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复制及其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研究[D]. 韦嵩.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3].脾胃湿热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关系[D]. 马剑颖.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 [4].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构建[D]. 王洪京.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
  • [5].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脾胃湿热证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D]. 陈晓刚.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 [6].脾胃湿热证与三叶因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相关性研究[D]. 林坚.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 [7].脾胃湿热证与辅助性T细胞1/2平衡及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 陈晴清.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 [8].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湿热证与VEGF、TNF-α的关系及口溃方的影响[D]. 郑薇薇.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 [9].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湿热证与锌、免疫功能和HP的关系及口溃方的影响[D]. 杨俭勤.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 [10].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本质初步研究[D]. 冯春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

相关论文

  • [1].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本质初步研究[D]. 冯春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
  • [2].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研究及以药测证方法初探[D]. 欧阳宏.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
  • [3].胃络痛脾胃湿热证舌与胃粘膜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D]. 李灿东.湖南中医学院2002
  • [4].清热化湿法对温病湿热证模型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 吕文亮.湖北中医学院2005
  • [5].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实质研究和中药的干预作用[D]. 吴娟.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6].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复制及其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研究[D]. 韦嵩.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7].脾胃湿热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关系[D]. 马剑颖.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 [8].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COX-2、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清浊安中汤的影响[D]. 李合国.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 [9].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构建[D]. 王洪京.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
  • [10].温病湿热证证候规范化研究[D]. 冯雪梅.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标签:;  ;  ;  ;  

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量化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