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功能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氧功能化,双功能分子印迹聚合物,多糖,吸附动力学
双功能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黄微薇,赵倩玉,杨鑫,姚磊,赵海田[1](2019)在《环氧功能化双功能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多糖吸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淀粉为模板,以3-氨基苯硼酸(APB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功能单体,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成功合成了一种识别多糖的双功能分子印迹聚合物(Bi-MMIPs)。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考察了Bi-MMIPs的合成效果。通过吸附试验深入研究了Bi-MMIPs对淀粉的吸附和识别特性。结果表明:Bi-MMIPs成功负载了两种功能单体,且对多糖(淀粉)具有很强的吸附亲和力和特异性识别能力,饱和吸附量达到13.88 mg/g;对于葡聚糖(M_r 5 000 Da和70 000 Da)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67和3.77;此外,Bi-MMIPs的印迹因子(α)达到了3.04,且易于再生。在机理上,APBA和AMPS分别提供可逆共价键和氢键,在合成双功能单体中表现出协同效应,可以有效改善模板分子结合位点的空间排列。(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9年07期)
刘金宇[2](2019)在《不对称有机双功能催化在构筑复杂分子骨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有机双功能催化不对称合成吡唑啉酮螺环衍生物做了相关研究,同时也开发了吲哚碳环不对称C-H官能团化的策略,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手性化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不对称催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过渡金属催化的兴起得以迅速发展。有机小分子催化存在已久,但直到2000年,才真正引起化学家们的关注,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成为不对称催化的重要支柱。本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手性化学与不对称催化的发展;之后通过分析比较各类有机催化模式,介绍了有机催化的诞生与兴起;最后重点介绍了有机双功能催化的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与催化模式的发展历史。第二章:吡唑啉酮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合成化学、生物化学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与巨大的开发潜力,因而引起了合成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在本章的一开始,我们介绍了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有机双功能催化的不对称分子间[3+3]-环化反应,以优异的产率与立体选择性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手性季碳中心的吡唑啉酮螺环己烯衍生物;对于吡唑啉酮螺环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插烯吡唑啉酮作为双亲核试剂,展现出不俗的能力。第叁章:吲哚类化合物由于其在药物化学与合成化学中的应用价值,被合成化学家们广泛关注,但其合成与修饰多集中于吡唑环。我们发展了一种实用而高效的方法,用于有机催化下吲哚碳环的不对称C-H官能团化;利用这一策略,以较高的产率与对映选择性,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四氢吡喃并吲哚衍生物。放大量实验也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控制实验与理论计算表明,常规的C-3位反应需要克服更高的吉布斯自由能,因此反应发生在吲哚碳环上。结合以往C-3位官能团化的策略,我们可以实现区域选择性的发散合成。第四章:轴手性广泛存在于有机催化剂、手性金属配体、活性分子和天然产物中,因而引起了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章我们首先介绍了不对称催化合成轴手性化合物的几种策略,其中重点介绍了有机催化。接着,我们发展了一种通过氢键催化在吲哚碳环上构筑轴手性的方法,一些新颖的含有吲哚骨架的轴手性联芳基化合物被合成出来,其产率与对映选择性均差强人意。此外,这类新轴手性化合物可作为不对称催化剂并应用于不对称合成,其催化效果优异。这一方法的发展不仅为轴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策略,还扩展了轴手性催化剂的骨架结构。(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徐奎[3](2019)在《基于四苯乙烯的双功能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聚集诱导发光有机物分子中,四苯乙烯类衍生物由于具有合成方法简单、易于衍生、发光性能好等独特优势,在分析化学、生命化学、配位化学和材料化学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目前聚集诱导发光研究领域的明星分子。本文以四苯乙烯为基础,通过引入羧基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四苯乙烯衍生物5-(1,2,2-叁苯基乙烯)间苯二甲酸(TPE-2COOH),在对其聚集诱导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的同时,开展了其在金属离子检测和功能配合物构筑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研究了TPE-2COOH在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在水溶液中,由于Al(Ⅲ)与羧基的络合作用,TPE-2COOH对Al(Ⅲ)表现出荧光增强型响应。机理研究证实在响应过程中生成了螯合聚合物TPE-2COO-Al,引起分子内运动受限(Restricted intramolecular rotation,RIR),在466 nm处产生强荧光发射。由于TPE-2COOH分子良好的水溶性,其本身在水溶液中无荧光发射,加入Al(Ⅲ)后荧光强度增强可高达152倍,使用紫外灯照射时,裸眼也能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变化。在pH=7.0的水溶液中,TPE-2COOH用于Al(Ⅲ)的荧光检测,其线性范围为0.0-50.0μmol/L,检测限低至1.96μmol/L,而且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理想的抗干扰能力。其次,本文将TPE-2COOH分子引入到配位化合物的构筑当中,成功得到了首例基于四苯乙烯结构的可逆光致变色配合物[Cd_2(TPE-2COO)_2(DMF)_4]_n(1)。机理研究证实,在紫外光照射下配合物1中存在光诱导自由基生成历程,并伴随着明显的颜色和荧光变化。此外,该配合物光响应迅速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和光稳定性,而且恢复速率可通过温度进行调控。与传统光致变色分子相比,该配合物具有结构新颖简单、合成简便、光致变色明显、光稳定性和抗疲劳性强等众多优势,并被成功用作光影印材料和防伪材料。(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程懂懂,张运晓,王金明,白素平[4](2019)在《原位Cu(Ⅰ)催化的迭氮-炔环加成反应合成长链双功能分子:蓝萼甲素与生物素的长链轭合分子的制备(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生物素标记的蓝萼甲素可以作为潜在的、基于生物活性的靶标蛋白质的探针.利用原位Cu(I)催化的迭氮-炔环加成反应,以高区域选择性和较高收率合成了系列蓝萼甲素的生物素长链轭合分子.研究发现,在优选的反应条件下,原位还原生成的Cu(I)可以很好地被溶剂化,从而展现了高催化活性.本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针对双长链的迭氮-炔环加成收率普遍较低的问题,简便,条件温和,同样适用于其他以叁氮唑链接的长链双功能分子的合成.(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于海宁,黄海勇,何成自菁,素维查,沈生荣[5](2018)在《环糊精双功能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环糊精双功能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单独以烯丙基-β-环糊精(allyl-β-cyclodextrin, allyl-β-CD)为功能单体,或基于allyl-β-CD,以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 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 MMA)、丙烯腈(acrylonitrile, AN)、丙烯酰胺(acrylamide, AA)为第二功能单体,制备出一系列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 (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印迹聚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特异性吸附试验的结果表明:M-MAA、M-MMA和M-AN等双功能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优于单功能单体MIPs(M-β-CD);双功能单体MIPs结合底物的平均值为110μmol/g,单功能单体MIPs则为90μmol/g。选择M-MMA、M-MAA和M-AN作为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phase extraction, MISPE)的固定相,用于分析婴儿配方奶粉中的DEHP含量,结果表明,DEHP回收率为89.06%~97.98%,相对标准偏差≤6.47%。此外,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MAA和AN与模板分子结合能力最强。表明双功能单体MIPs较烯丙基-β-环糊精单功能单体MIPs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辛颖,李倩,张昭良[6](2018)在《从分子尺度研究高效双功能V_a?MnO_x复合氧化物低温SCR催化剂的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且应用最广泛的氮氧化物(NOx)去除技术。由于对低温(<200 ℃)SCR催化剂的反应机理缺乏深入理解,开发具有高N2选择性的高效低温SCR催化剂仍面临巨大挑战。在此,我们将Mn_2O_3的良好的NH3活化性能和Mn_2V_2O_7优异的N2选择性相结合,构成具有良好低温SCR性能的高效双功能催化剂[1]。采用多种表征手段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从分子尺度提出了双功能低温SCR催(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20)
郭宗儒[7](2018)在《双功能分子设计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的高选择性作用是扩大治疗窗避免不良反应的保障。从药物的分子结构视角考察当今的药物化学方法或技术,重点反映在提高选择性的策略和理念上。以靶标为核心的药物创制,为保障由体外对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活性化合物转化为对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需要在空间和时间上精准地清除或抑制致病的有害靶标。为实现这种优化,在药物分子结构上要作多维度的考量和设计,把药物分子精确地输送到靶组织处,摧毁有害靶标。本文列举的双功能分子的药物研究,试图从药物化学层面浅作剖析。例如抗体药物偶联物,是利用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将与之共价键连接的细胞毒性分子,带到肿瘤细胞作特异性杀伤。抗体的功能是导向性运载,细胞毒性分子的功能是对靶标的强力杀伤。基于靶标结构设计不可逆抑制剂,是在与靶标结合的基础上,在活性分子的结构中精确地引入亲电性适度的基团,形成第二个功能性基团,与靶标作共价键结合,经"二次打击"提高选择性。晚近发展的Hy T、PROTAC和d TAG等平台技术,是在结构上有双功能的化学特征,在机制上经化学募集,诱导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最终裂解清除错误有害的蛋白靶标。尽管这类分子尺寸加大,宏观性质带来药代和物化性质的瓶颈,但由于高度选择性和广泛蛋白靶标的适用性,这些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张肖肖[8](2018)在《双功能化小分子嵌段的新型聚氨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氨酯(PU)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物降解性、耐磨性能和韧性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PU材料的性能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尽管人们在改善聚合物结构上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现存的PU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刚性差、线性聚合物易发生交联、使用寿命短、热稳定性差等问题。本论文主要通过开环反应和缩合反应制备了两种双功能化小分子嵌段的新型聚氨酯:苝酰亚胺(PBI)修饰的PU和硅氧烷修饰的PU,并对它们的性能做了一些研究。1.苝酰亚胺(PBI)修饰的PU,PBI修饰的PU的制备方法分为叁个部分:(1)制备N-N-2(2-[2-羟乙氧基]乙基)-二萘嵌苯-3,4,9,10-四羧酸二酰亚胺(PBI-OH);(2)制备低聚物O-2000,O-4000和O-10000;(3)制备纯PU和含有PBI的PU(PBI-PUs)。所得到的PBI-PUs在溶液(甲苯和正己烷的混合溶液)挥发的过程中可以组装成不同尺寸(490 nm,820 nm,2.1μm)的纳米粒子,根据研究表明,这些组装体的形态不仅与溶液的浓度和聚合物结构有关,还会受到溶剂挥发平衡的影响。而且更有趣的是,由于长的且有分支的聚己内酯(PCL)链可以将分子内和分子间的PBI有效分开,所以所得到的纳米组装体中PBI的荧光性质并没有受到影响。由于PBI的存在,所得到的PBI-PUs的热稳定性也有所增强。2.硅氧烷(POSS)修饰的PU,在制备线性有机-无机硅氧烷修饰的PU之前,先合成了两端带有羟基的双臂倍半硅氧烷(B-POSS-OH),B-POSS-OH的合成方法:(1)3,13-二氢八苯基硅氧烷B-POSS的合成;(2)3,13-双(叁甲基硅基)丙基八苯基B-POSS的合成;(3)苯并3,13-二羟丙基八苯基B-POSS的合成(B-POSS-OH)。完成合成后,将B-POSS-OH引入到PU主链上,这种含有B-POSS的线性有机-无机PU(B-POSS-PUs)的制备方法分为两个部分:(1)制备O-4000,O-8000,O-10000,O-12000和O-14000;(2)制备纯PU和B-POSS-PUs。由于B-POSS的存在,这种B-POSS-PUs与纯PU相比,B-POSS-PUs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疏水性都有所增加。SEM表明,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聚合物中POSS的含量有关。线性有机-无机B-POSS-PUs用作填料,可以有效地增强聚合物基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机械性能。(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5)
张凯[9](2018)在《简单有机分子双功能模板的剪裁设计及多级孔分子筛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微孔分子筛受限于自身的微孔孔道,在参与化学反应(特别是涉及大分子的反应)时表现出较大的传质阻力。近年的研究表明,制备多级孔分子筛是解决传统微孔分子筛这一缺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软模板法合成多级孔分子筛因其可通过对有机模板剂进行分子结构设计来控制多级孔分子筛的物化性能和拓扑结构而成为研究热点,但目前可用于合成多级孔分子筛的软模板剂种类还十分有限,且合成步骤繁琐、周期长、重复性差。鉴于此,本文创新性地采用“分子裁剪”的设计策略对制备多级孔分子筛的常用双功能多季铵型表面活性剂分子进行逐级剪裁,直至获得不含长链烷基疏水基团的简单有机分子。并以剪裁所得简单有机分子为模板,分别制得了H-*BEA,H-MTW和H-*MRE等系列不同拓扑结构的多级孔分子筛,证明了含季铵基团的简单有机分子,与传统的长链多季铵型双功能模板剂具有类似的多级孔导向功能,且在导向合成多级孔分子筛方面具有普适性。论文还创新性地通过纳米切片表征及“酸碱理论”建立了有机简单分子导向合成多级孔分子筛的生长过程和导向机制、确定了影响导向合成的关键因素。具体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首先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六季铵头表面活性剂C_(18)-N_2-P-N_2-P-N_2-C_(18),以此为模板水热法制备了一种介-微双孔分子筛H-Beta。H-Beta具有多晶结构,介孔孔径集中在8.2nm左右,介孔孔容和外表面积分别为0.92 cm~3 g~(-1)和452 m~2 g~(-1)。经873 K100%蒸汽处理后仍保持了基本的晶体形态,具有较高水热稳定性。H-Beta在小分子参与的CBG(甲醛与甘油的醇醛缩合)反应中,与传统Beta催化剂对苯甲醛显示了基本相同的转化效率(约为32%);而在含有大分子的ABB(苯甲醇的烷基化)反应中,比传统Beta催化剂对苯甲醇转化效率显着提高(45.2%vs 24.6%)。其次,保持上述分子结构基础上,裁剪季铵基团数量,合成含两个长链疏水基团四季铵盐分子C_(18)-N_2-P-N_2-C_(18),并以其为母模板,裁剪合成了含一个长链疏水基团C18-N_2-P-N_2和不含长链疏基团的N_2-P-N_2分子。随后在相同合成条件下,以含两个疏水长链、一个疏水长链和不含疏水链的系列分子为模板剂,分别制备了*BEA、MTW和*MRE叁种不同构型多级孔分子筛。在苯与丙烯的烷基化反应表明,H-*BEA、H-MTW和H-*MRE叁种材料较对应微孔分子筛均表现出了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长的催化寿命。表明以季铵型表面活性剂为软模板的双功能模板剂,长链疏水基团不是合成多级孔结构分子筛的必须条件。第叁,进一步仅以简单有机分子N_2-P-N_2为模板,同样可以制备具有*BEA和MTW拓扑结构的多级孔分子筛。研究表明,模板剂用量对H-Beta-x相结构和理化参数有显着影响,当x大于1.6时,随x增大,H-Beta介孔孔径、表面积和总孔容随之增大,且随晶化时间延长,样品形态逐渐由准球形无定型颗粒转变为由20nm左右纳米晶粒自由组装的晶间介孔Beta分子筛。而对Nano-MTW合成窗口研究表明,适当控制初始凝胶中SiO_2/Al_2O_3在40左右,Na_2O/SiO_2为0.124附近可以获得纯相多级孔Nano-MTW分子筛。结合XRD和SEM表征技术,Nano-MTW分子筛36 h即可晶化完全。苯和丙烯烷基化反应显示,不含疏水链有机简单分子N_2-P-N_2导向合成的H-Beta和Nano-MTW与含双疏水链C_(18)-N_2-P-N_2-C_(18)性能相当。第四,以N_2-P-N_2制备H-Beta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H-Beta的生长过程和N_2-P-N_2的导向机制。通过SEM和TEM及相应区域的选区电子衍射验证了H-Beta的生长过程分为叁个阶段:(Ⅰ)首先通过奥斯瓦熟化机制形成无定型前驱体颗粒,尺寸为400-800纳米;(Ⅱ)然后在无定型颗粒表面开始形核,生长成为米粒状小晶粒10-20纳米;(Ⅲ)随晶化时间延长,结晶过程逐渐由无定型颗粒表面向内部扩展,直至完全晶化。进一步裁剪N_2-P-N_2分子两端的叔胺基团为C_6H_(13)-N~+(CH_3)_2-CH_2-(p-C_6H_4)-CH_2-N~+(CH_3)_2-C_6H_(13)(Cl~(-1))_2(N-P-N),以N-P-N和构成N_2-P-N_2分子的基本单元N,N,N,N,-四甲基-1,6-己二胺为模板,与N_2-P-N_2合成H-Beta相同条件下进行反应。通过系列对比试验,证明有机简单分子的结构稳定性及季铵基团分子的自由度是其具备双功能导向功能的关键,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望为新型简单有机小分子双功能模板剂和新型多级孔分子筛的和集合成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策略。(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5)
廖素兰,陈少云,刘奇琳,陈良壁,李晓敏[10](2018)在《双功能单体法制备磁性奥硝唑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悬浮聚合法,以奥硝唑(ONZ)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A)为双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为交联剂,利用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制备了奥硝唑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磁化强度分析(VS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热重分析(TGA)等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双功能单体MMIPs对奥硝唑的吸附量高于相应的单功能单体MMIPs;对类似物质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利用等温吸附数据进行Scatchard分析,从而推断出MMIPs对于模板分子的作用存在两种不同的结合位点,最大吸附量Q_(max1)为48.96μmol/g,Q_(max2)为10.60μmol/g。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将所制备的MMIPs应用于河水样品中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提取富集,加标回收率为85.4%~104.3%,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01期)
双功能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对有机双功能催化不对称合成吡唑啉酮螺环衍生物做了相关研究,同时也开发了吲哚碳环不对称C-H官能团化的策略,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手性化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不对称催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过渡金属催化的兴起得以迅速发展。有机小分子催化存在已久,但直到2000年,才真正引起化学家们的关注,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成为不对称催化的重要支柱。本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手性化学与不对称催化的发展;之后通过分析比较各类有机催化模式,介绍了有机催化的诞生与兴起;最后重点介绍了有机双功能催化的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与催化模式的发展历史。第二章:吡唑啉酮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合成化学、生物化学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与巨大的开发潜力,因而引起了合成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在本章的一开始,我们介绍了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有机双功能催化的不对称分子间[3+3]-环化反应,以优异的产率与立体选择性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手性季碳中心的吡唑啉酮螺环己烯衍生物;对于吡唑啉酮螺环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插烯吡唑啉酮作为双亲核试剂,展现出不俗的能力。第叁章:吲哚类化合物由于其在药物化学与合成化学中的应用价值,被合成化学家们广泛关注,但其合成与修饰多集中于吡唑环。我们发展了一种实用而高效的方法,用于有机催化下吲哚碳环的不对称C-H官能团化;利用这一策略,以较高的产率与对映选择性,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四氢吡喃并吲哚衍生物。放大量实验也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控制实验与理论计算表明,常规的C-3位反应需要克服更高的吉布斯自由能,因此反应发生在吲哚碳环上。结合以往C-3位官能团化的策略,我们可以实现区域选择性的发散合成。第四章:轴手性广泛存在于有机催化剂、手性金属配体、活性分子和天然产物中,因而引起了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章我们首先介绍了不对称催化合成轴手性化合物的几种策略,其中重点介绍了有机催化。接着,我们发展了一种通过氢键催化在吲哚碳环上构筑轴手性的方法,一些新颖的含有吲哚骨架的轴手性联芳基化合物被合成出来,其产率与对映选择性均差强人意。此外,这类新轴手性化合物可作为不对称催化剂并应用于不对称合成,其催化效果优异。这一方法的发展不仅为轴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策略,还扩展了轴手性催化剂的骨架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功能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黄微薇,赵倩玉,杨鑫,姚磊,赵海田.环氧功能化双功能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多糖吸附中的应用[J].色谱.2019
[2].刘金宇.不对称有机双功能催化在构筑复杂分子骨架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9
[3].徐奎.基于四苯乙烯的双功能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程懂懂,张运晓,王金明,白素平.原位Cu(Ⅰ)催化的迭氮-炔环加成反应合成长链双功能分子:蓝萼甲素与生物素的长链轭合分子的制备(英文)[J].有机化学.2019
[5].于海宁,黄海勇,何成自菁,素维查,沈生荣.环糊精双功能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8
[6].辛颖,李倩,张昭良.从分子尺度研究高效双功能V_a?MnO_x复合氧化物低温SCR催化剂的反应机理[C].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7].郭宗儒.双功能分子设计刍议[J].药学学报.2018
[8].张肖肖.双功能化小分子嵌段的新型聚氨酯性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8
[9].张凯.简单有机分子双功能模板的剪裁设计及多级孔分子筛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0].廖素兰,陈少云,刘奇琳,陈良壁,李晓敏.双功能单体法制备磁性奥硝唑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应用[J].分析化学.2018
标签:环氧功能化; 双功能分子印迹聚合物; 多糖; 吸附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