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地黄属分类学与系统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学
作者: 李宏庆
导师: 瞿伟菁
关键词: 地黄属,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分子系统学,玄参科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地黄属(Rehmannia)目前记载共约6种,除作为常用中药的地黄(R.glutinosa)为东亚—日本分布外,均为我国特有植物。鉴于国内外研究偏重于地黄,疏于地黄属其它物种的现状,因此该属内各物种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中药地黄的种质鉴定、高地黄(R.elata)、裂叶地黄(R.piasezkii)的分类学地位、属的系统发育等,生药种质资源和系统分类学基础研究均存在信息盲区,为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分类学和系统学视角出发进行了探索。 研究首先从考证腊叶标本记载入手,结合野外考察数据,对地黄属各物种的地理分布和生境特征进行整理,获得了较为详细的地黄属植物生态习性资料,为分类学研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接着对地黄属的果实、种子、幼苗、块根、叶、茎、花、花粉、胎座进行了形态学及解剖学观察,首次获得了各物种的详细鉴别特征及种内变异范围数据,为分类学修订提供了基础依据。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学性状、花粉粒特征的特征性分析显示地黄属可能与Gratiola、Digitalis、Paederota、Wulfenia、Picrorhiza、Mazus、Buddleja等属有一定联系。 为了确定地黄属有关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研究进行了种间杂交育性实验,结果表明地黄与其余种的亲缘关系较远,裂叶地黄和高地黄在与其它种的杂交中表现完全一致;细胞学观察发现中药地黄是多倍体植物,并首次发现了4个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8条,与56条染色体的地黄相差1倍:植物化学分析表明,地黄属各物种都含有梓醇和桃叶珊瑚苷等环烯醚萜类成分,其中以地黄块根中的梓醇含量最为丰富。 研究为确定地黄属的系统位置,继续对属内各物种进行了核糖体内转录基因间区ITS的测序,首次获得5个种ITS区的碱基序列,Gene Bank登陆认证,登录号分别为:DQ069312(地黄)、DQ069313(天目地黄R.chingii)、DQ069314(茄叶地黄R.solanifolia)、DQ069315(高地黄)、DQ069316(裂叶地黄),序列长度均为613bp(不包括18S和26S部分的序列)。 在获得地黄属ITS序列信息的基础上,研究选择唇形目中关系较近的40个属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邻接法、贝叶斯法分别获得的3种系统树大致相同,结果显示由醉鱼草属(Buddleja)、藏玄参属(Oreosolen)等构成的分支与由地黄属的全部物种构成的分支之间的姐妹群关系固定不变。 将地黄属按6种植物经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地黄属是一个稳定的单系,共有3支:天目地黄与湖北地黄构成第1支,高地黄与裂叶地黄构成第2支,地黄和
论文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地黄及地黄属研究综述
一 地黄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二 地黄属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历史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地黄属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特点研究
一 地黄属的地理分布
二 地黄属植物的生境特点
第三章 地黄属比较形态学研究
一 果实和种子
(一) 地黄属果实形态
(二) 地黄属植物种子的微形态研究
(三) 从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分析地黄属的系统学位置
二 块根
(一) 研究方法
(二) 结果
三 茎与叶
(一) 研究方法
(二) 叶的形态和结构
(三) 茎的形态和结构
四 花的形态及胎座发育
(一) 花的形态比较及分析
(二) 胎座发育研究
五 花粉
(一) 研究方法
(二) 观察结果
(三) 讨论
第四章 地黄属的种间杂交育性研究
一 预实验
二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结论
第五章 地黄属的染色体计数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实验结果
三 分析讨论
第六章 地黄属的植物化学分析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及分析
三 讨论
第七章 地黄属的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分析
三 地黄属系统学小结
第八章 地黄属的分类学小结
一 地黄属的分类订正
二 地黄属各物种分类学特征描述
三 地黄属分种检索表
四 中药地黄的鉴别特征集要
全文小结
附录Ⅰ 论文中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
附录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Ⅲ 地黄属资源植物的引种驯化(生长、物候、繁殖)
附录Ⅳ 地黄属各物种及相关属代表种的ITS1+ITS2序列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8
相关论文
- [1].浙江省润楠属植物系统学研究[D]. 林夏珍.北京林业大学2003
- [2].怀地黄块根的发育与有效成分的积累关系及其道地性形成机制的研究[D]. 王太霞.西北大学2004
- [3].木犀属(Osmanthus)的系统分类学研究[D]. 季春峰.南京林业大学2004
- [4].毛鳞菊属和细莴苣属的系统学研究[D]. 朱世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
- [5].兰科槽舌兰属的系统学研究[D]. 金效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
- [6].苹果属(Malus Mill.)分类学研究[D]. 钱关泽.南京林业大学2005
- [7].甘草属(Glycyrrhiza L.)的系统学研究[D]. 孟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 [8].中国郁金香属(广义)的系统学研究[D]. 谭敦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 [9].中国番荔枝科植物分类学研究[D]. 侯学良.华南农业大学2003
- [10].旌节花科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D]. 朱昱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