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视角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维护研究

基于平衡视角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维护研究

论文摘要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是企业经营者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竞争市场需求,通过信息技术连接起来的动态组织结构,具备许多传统企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但这种运营模式也面临着诸如:合作伙伴的筛选、工作流程的优化与业务监控、相关企业的文化融合与技术兼容、风险预警与控制、诚信与信任的建立和利益分配,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业务伙伴,并与之维持一种稳定、良好的协调关系是保障合作成功的关键。合作伙伴选择->业务合作->关系调整->合作伙伴调整->合作伙伴再选择…,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双方的综合实力决定着各自所处的地位,而各自所具有的独特能力与资源分布则决定了双方的业务需求是否彼此吻合,业务合作关系是否能够建立。一旦双方的业务合作关系建立起来,把握双方业务合作的密切程度便成为维护彼此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本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中国古代太极阴阳平衡哲学思想为指导,对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维护研究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命题,包括:虚拟企业能量与熵评估;虚拟企业成员间的业务耦合度分析;虚拟企业间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趋势与周期分析;虚拟企业合作伙伴利益分配、边界确定与风险控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从而构建出一个具有东方哲学特色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维护模型。这个模型力求自觉遵守“宇宙万物动态平衡”的自然界基本定律,秉持“己之不欲,勿施与人”的原则,寻求与“能量匹配”,“供需互补”的业务伙伴维持“张驰有度”的协调关系,达到“合作共赢”的商业目的。这种主动遵循与寻求相应平衡的操作模式,与以往其他通过彼此博弈、竞争等方式所被动达到的各种基本平衡,具有殊途同归的效果,但显然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持久的稳定性,具有比以往其它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维护模式,更为便捷与高效的显著特点。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理论推导与实例说明相结合、定性判断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实际案例分析和业内问卷调查,运用太极阴阳平衡、热力学熵、耗散结构、社会学择偶和价值链等理论,通过虚拟企业合作伙伴之间能量与熵的比较,对影响虚拟企业合作伙伴之间关系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其运行机制的一般规律,并进而揭示出这一完整商务过程的本质、内涵及特征。即:定性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定量地对所关注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计算,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为所得研究结论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使本项研究所建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维护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和进展:[1].创新地将中国古代太极阴阳平衡哲学思想,应用于指导构建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维护模型;[2].建立了衡量虚拟企业大小与综合实力的企业能量体系,使虚拟企业能量与虚拟企业熵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这个体系里得以充分的体现;[3].建立、发展和完善了企业能量与熵的概念及应用,从企业能量扩散与分布的微观层面,研究企业各类能量之间的流动与转换,从而赋予企业熵以全新的内容,揭示了虚拟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能量聚集、转移与扩散关系;[4].对虚拟企业能量势、能量流与能量阻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定义和深入分析;[5].提出了虚拟企业合作方式与关系测量的计算方法,实现了虚拟企业合作伙伴之间业务合作关系的现状描述(虚拟企业耦合系数μ)与关系发展趋势预测(关系发展系数ω)的有效结合;[6].建立了LD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维护模型,将太极阴阳平衡的指导思想,通过虚拟企业能量与熵、业务耦合系数、关系发展系数等指标,应用于其业务操作的全过程;[7].运用突变理论,结合虚拟企业能量与熵两项考核指标,对虚拟企业的业务发展的尖点突变进行了分析;[8].对经典Shapley值算法进行了修正,使之更加适用于具有风险分担的虚拟企业合作业务利益分配;[9].运用本研究建立的虚拟企业能量与熵体系,对虚拟企业的边界控制、风险规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理论推导与分析;但是,由于本研究的时间与资源所限,仍旧有许多相关问题并未展开或讨论,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进行深入与细化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1.3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主题、指导思想、框架与创新点
  • 1.2.1 研究主题
  • 1.2.2 指导思想
  • 1.2.3 研究框架
  • 1.2.4 研究创新点
  • 1.2.5 研究方法与假设条件
  • 1.2.6 数据采集与分析
  •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
  • 1.3.1 中国古代太极理论
  • 1.3.2 虚拟企业
  • 1.3.2.1 虚拟企业的定义
  • 1.3.2.2 虚拟企业(VE)的特征
  • 1.3.2.3 虚拟企业(VE)的组织形式
  • 1.3.3 热力学熵、信息学熵、生态学熵和管理学熵
  • 1.3.3.1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与热力学熵
  • 1.3.3.2 信息学熵
  • 1.3.3.3 生态学熵
  • 1.3.3.4 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s)
  • 1.3.4 社会学择偶理论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评价
  • 2.1.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视角与方法
  • 2.1.1 几种主要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视角
  • 2.1.1.1 交易成本视角
  • 2.1.1.2 博弈视角
  • 2.1.1.3 资源依赖视角
  • 2.1.1.4 价值链视角
  • 2.1.1.5 网络竞争视角
  • 2.1.2 几种主要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方法
  • 2.1.2.1 层次分析法(AHP)
  • 2.1.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1.2.3 数据包络分析法
  • 2.1.2.4 遗传算法
  • 2.1.2.5 BP神经网络算法
  • 2.2.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
  • 2.3. 虚拟企业能量与合作伙伴关系衡量
  • 2.3.1 企业综合实力、价值与能力评估
  • 2.3.1.1 企业综合实力
  • 2.3.1.2 企业价值评估
  • 2.3.1.3 企业核心能力
  • 2.3.1.4 企业创新能力
  • 2.3.1.5 企业资源管理能力
  • 2.3.2 合作伙伴业务耦合与关系评估
  • 2.3.2.1 合作伙伴业务耦合
  • 2.3.2.2 合作伙伴关系评估
  • 2.4. 相关理论综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虚拟企业能量与熵分析
  • 3.1. 虚拟企业能量分析
  • 3.1.1. 企业的能量与能力
  • 3.1.2. 虚拟企业能量指标体系
  • 3.1.2.1. 虚拟企业业务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虚拟企业能量)
  • 3.1.2.2. 虚拟企业能量指标体系构建
  • 3.1.3. 虚拟企业能量、能量势、能量压、能量流与能量阻
  • 3.1.3.1. 虚拟企业能量与能量驱动势
  • 3.1.3.2. 虚拟企业能量压、能量流与能量阻
  • 3.2. 虚拟企业熵分析
  • 3.2.1. 虚拟企业熵与虚拟企业能量
  • 3.2.1.1. 虚拟企业熵定义
  • 3.2.1.2. 虚拟企业熵分类
  • 3.2.2. 虚拟企业能量与熵模型
  • 3.2.2.1. 虚拟企业运营中的能量流
  • 3.2.2.2. 虚拟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
  • 3.3. 虚拟企业发展曲线的尖点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虚拟企业业务耦合与关系测量
  • 4.1. 虚拟企业的业务耦合
  • 4.1.1. 虚拟企业耦合度定义
  • 4.1.2. 虚拟企业耦合类型与特征
  • 4.1.3. 虚拟企业间的耦合度计算方法
  • 4.1.3.1. 线性耦合(Linear Coupling)
  • 4.1.3.2. 平方耦合(Quadratic Coupling)
  • 4.1.3.3. 立方耦合(Cubic Coupling)
  • 4.2.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间的关系分析
  • 4.2.1. 企业项目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案例与问卷调查
  • 4.2.1.1. 实际案例分析
  • 4.2.1.2. 案例分析结果抽样数据验证
  • 4.2.2.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周期
  • 4.2.2.1. 磨合期
  • 4.2.2.2. 成长期
  • 4.2.2.3. 稳定期
  • 4.2.2.4. 矛盾期
  • 4.2.2.5. 破裂期
  • 4.2.3. 影响虚拟企业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 4.2.4.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系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LD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法
  • 5.1. LD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维护模型
  • 5.1.1. 模型设计准则
  • 5.1.2. 虚拟企业合作业务规划TP
  • 5.1.2.1. 产品研发与设计合作
  • 5.1.2.2. 产品生产合作
  • 5.1.2.3. 市场拓展合作
  • 5.1.2.4. 供应链合作
  • 5.1.2.5. 宣传、推广合作
  • 5.1.2.6. 其他方面的合作
  • 5.1.2.7. 任务分解与工作流程制定
  • 5.1.3. 合作伙伴收益预置PBP
  • 5.1.3.1. 收益预置的基本原则
  • 5.1.3.2. 合作伙伴利益识别
  • 5.1.3.3. 收益预置模式
  • 5.1.3.4. 基于企业间接收益与风险的Shapley值算法修正
  • 5.1.4. 合作伙伴能量评估PEE
  • 5.1.4.1. 合作伙伴总体能量评估
  • 5.1.4.2. 合作伙伴双方所需能量条件匹配
  • 5.1.4.3. 合作伙伴相关业务区域之间能量势与能量阻分析
  • 5.1.5. 尝试性合作CURP
  • 5.1.5.1. 试样任务测试
  • 5.1.5.2. 合作业务内容与难度调整
  • 5.1.6. 操作性合作OP
  • 5.1.6.1. 虚拟企业边界分析
  • 5.1.6.2. 虚拟企业业务合作风险控制
  • 5.1.6.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关系与利益分配调整
  • 5.1.6.4.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调整
  • 5.2. LD模型在S3C集团公司虚拟展会的应用
  • 5.2.1 虚拟展会基本概念
  • 5.2.2 S3C集团公司虚拟展会与LD模型应用
  • 5.2.2.1 S3C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 5.2.2.2 S3C集团公司虚拟展会合作伙伴的挑选
  • 5.2.2.3 S3C集团公司虚拟展会合作伙伴的关系维护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一 问卷邀请信
  • 附录二 能量指标权重系数与计算表
  • 附录三 能量评估指标体系表
  • 附录四 企业生产、销售与服务能力调查
  • 附录五 企业适应与创新能力调查
  • 附录六 企业社会影响力调查
  • 附录七 企业伙伴关系发展原则调查
  • 附录八 企业外包业务调查
  • 附录九 合作伙伴关系评估参考表
  • 附录十 S3C虚拟展会系统代码节选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会计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J]. 财经界 2020(29)
    • [2].网络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会计问题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05)
    • [3].虚拟企业的会计和财务的特征[J]. 财会学习 2016(09)
    • [4].虚拟企业合作过程中知识管理影响因素分析[J]. 商 2016(31)
    • [5].虚拟企业沙盘模拟在高职市场营销实训中的运用与效果[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2)
    • [6].生产型虚拟企业伙伴胜任评价的要素选择与应用逻辑[J]. 长春大学学报 2020(07)
    • [7].国内虚拟企业组织发展研究综述[J]. 新余学院学报 2018(03)
    • [8].虚拟企业联盟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 情报科学 2015(05)
    • [9].论虚拟企业会计主体假设的拓展[J]. 科技经济市场 2015(11)
    • [10].虚拟企业组织之间信任机制若干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26)
    • [11].虚拟企业的运行模式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18)
    • [12].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风险及控制[J]. 中国国情国力 2014(08)
    • [13].虚拟企业的管理哲学观解析[J]. 中国商贸 2012(05)
    • [14].项目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对策[J]. 河北学刊 2010(03)
    • [15].浅谈供应链式虚拟企业[J]. 现代商业 2009(02)
    • [16].跨国虚拟企业风险及其控制[J]. 企业经济 2009(07)
    • [17].虚拟企业理论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 物流科技 2009(10)
    • [18].虚拟企业核心能力的保护机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9(05)
    • [19].我国虚拟企业运作探讨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J]. 现代企业 2009(12)
    • [20].虚拟企业建立及运行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
    • [21].虚拟企业会计主体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11)
    • [22].虚拟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11)
    • [23].浅析网络经济中的虚拟企业集群[J]. 科技创业月刊 2008(10)
    • [24].对虚拟企业审计的探讨[J]. 财会学习 2016(08)
    • [25].科技型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J]. 天津经济 2014(09)
    • [26].科技型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J]. 经济论坛 2014(09)
    • [27].基于价值创造的虚拟企业稳定性研究[J]. 财会通讯 2010(08)
    • [28].中小型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研究[J]. 中国商贸 2010(08)
    • [29].中小型虚拟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04)
    • [30].虚拟企业(集团)经营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研究[J]. 企业经济 2009(10)

    标签:;  ;  ;  ;  ;  

    基于平衡视角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维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