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用地约束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研究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基于生态用地约束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研究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偏重于土地的空间利用和食物生产属性,而忽视其支撑自然生态系统和维护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致使森林、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土地资源不断被侵占,生态系统持续退化。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在不断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含量不断攀升,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自然灾害频发等严重后果已为人们所共知。就我国而言,土地利用活动中也多重视对土地的经济索取,忽视生态保护,具体体现之一便是现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中并未明确生态用地这一概念,相反的却将其归为“未利用地”而处于优先开发的地位。土地利用规划中对生态用地类型的忽视严重削弱了规划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致使建设用地肆意侵占、生态用地持续减少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结合第三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明确生态用地保护目标的基础上,将其作为政策加以严格落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基于以上背景而提出,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1)结合现有研究和本文需要对生态用地的概念界定和类型划分进行了明确。为生态用地的定量测算和模型构建奠定了基础。同时引入生态优先理念构建了基于生态用地约束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思路。(2)从碳氧平衡法的原理、应用现状和计算方法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运用碳氧平衡法对南通市2007年的生态用地供需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为全市远期生态用地供给目标的设定奠定了基础。(3)研究分化石能源燃烧、水泥生产和人口呼吸三种主要的人类释碳耗氧活动选用不同模型进行了预测,通过折算得到南通市2020年的生态用地需求量,在综合现状供给和未来发展预留的前提下,制定了全市2020年的生态用地供给目标。(4)结合生态用地分类结果和远期供给目标,通过生态用地相关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的增设,对传统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软件运行得到了满足区域生态用地需求约束前提下的结构优化方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可能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研究进展与基础理论
  •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 2.1.2 生态用地相关研究
  • 2.1.3 研究评述与总结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人地协调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有限理性理论
  • 2.2.4 生态平衡与物质循环
  • 第3章 生态优先理念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
  • 3.1 生态优先理念与生态用地
  • 3.1.1 生态优先理念的内涵与发展
  • 3.1.2 生态用地的概念与分类
  • 3.2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
  • 3.2.1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
  • 3.2.2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
  • 3.3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中生态优先理念的引入
  • 3.3.1 生态优先理念的引入
  • 3.3.2 生态优先理念下的结构优化思路
  • 第4章 基于碳氧平衡法的生态用地供需测算
  • 4.1 碳氧平衡法的引入及应用现状
  • 4.1.1 碳氧平衡法的引入
  • 4.1.2 碳氧平衡法的应用现状
  • 4.2 计算方法
  • 4.2.1 区域人类活动释碳耗氧量计算
  • 4.2.2 区域生态用地固碳释氧量计算
  • 4.3 碳氧平衡法的应用实证
  • 4.3.1 南通市概况
  • 4.3.2 南通市人类活动释碳耗氧量计算
  • 4.3.3 南通市生态用地固碳释氧量计算
  • 4.3.4 南通市生态用地供需比较分析
  • 第5章 基于模型法的生态用地供给目标设置
  • 5.1 基于线性模型的化石能源消费量预测
  • 5.1.1 化石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 5.1.2 化石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 5.2 基于对数模型的水泥产量预测
  • 5.2.1 水泥生产消费关系分析
  • 5.2.2 水泥产量预测
  • 5.3 人口预测
  • 5.4 目标年生态用地供给设置
  • 5.4.1 目标年生态用地需求计算
  • 5.4.2 目标年生态用地供给设置
  • 第6章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
  • 6.1 南通市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
  • 6.1.1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 6.1.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6.1.3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6.2 南通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
  • 6.2.1 模型构建思路
  • 6.2.2 优化模型选择
  • 6.2.3 决策变量设置
  • 6.2.4 约束条件设置
  • 6.2.5 目标函数的建立
  • 6.2.6 优化方案求解
  • 6.2.7 优化结果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变化轨迹分析方法的生态用地流失空间关联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01)
    • [2].乡村生态用地综合识别与分类[J]. 生态学杂志 2020(03)
    • [3].城市滨江地区生态用地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长江南京段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5)
    • [4].城市生态用地差别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06)
    • [5].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天津市生态用地格局演变[J]. 经济地理 2017(12)
    • [6].生态用地与人口的耦合研究——以双鸭山市为例[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7(05)
    • [7].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18(02)
    • [8].创建生态用地市场 促进土地供给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J]. 林业经济 2018(03)
    • [9].海口市生态用地变化与安全格局构建[J]. 生态学报 2018(09)
    • [10].城市生态用地如何实现精细化管控——以深圳市为例[J]. 中国土地 2018(06)
    • [11].中国生态用地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2)
    • [12].快速城镇化地区镇域生态用地变化模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J]. 土壤 2018(05)
    • [13].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土地科学 2016(09)
    • [14].吉林省辽河流域基于水环境安全的生态用地识别[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7)
    • [15].生态用地整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为例[J]. 中国土地 2017(08)
    • [16].基于加权叠加模型的高原湖泊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以星云湖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8)
    • [17].城市生态用地需求测算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5(02)
    • [18].生态用地分类初步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1)
    • [19].国内外城市生态用地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J]. 上海国土资源 2015(01)
    • [20].城市生态用地与城市竞争力关系[J]. 广东社会科学 2013(06)
    • [21].基于“生态券”的生态用地占补平衡机制研究[J]. 中国土地 2020(12)
    • [22].生态用地的法制化——基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演进的视角[J]. 中国土地科学 2019(01)
    • [23].天津市生态用地年度变化格局与热点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9(02)
    • [24].山东省生态用地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06)
    • [25].福州市生态用地保护格局的优化途径[J].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2)
    • [26].罗霄山区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响应——以井冈山为例[J]. 生态学报 2019(10)
    • [27].规划政策影响下区域生态用地演变模拟研究——以南京市溧水区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04)
    • [28].南沙区生态用地优化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24)
    • [29].主城区生态用地时空变化特征——以贵州省西秀区为例[J]. 经贸实践 2018(07)
    • [30].生态用地时空演变研究——以阜平县为例[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6)

    标签:;  ;  ;  ;  

    基于生态用地约束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研究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