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毛细管电泳(CE)是高效、快速、样品和试剂消耗少的一种分离技术,存在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检测灵敏度低,提高检测灵敏度是目前CE研究的热点之一。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是CE最灵敏的检测方法之一,不仅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还可改善选择性,极大地拓展了CE的应用,特别在生物样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柱前衍生检测需要额外的操作步骤,并且要求衍生产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具有多重标记位点的分析物会出现多重峰。对此,柱后衍生LIF检测此时是更好的选择,而且特别适合于高速在线衍生检测。另一方面,CE的检测灵敏度受限于毛细管较短的检测光程,而且毛细管管壁也容易产生散射光,增加背景噪音。无窗检测池可以增加检测光程降低背景噪音,提高信噪比。本论文综述了CE灵敏的检测方法和技术,CE-LIF检测原理、仪器结构,荧光衍生方法和柱后衍生反应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组装了简便的CE-LIF检测系统,发展了一种简单易于制作的CE-LIF柱后反应器,并应用于牛奶和动物样品中卡那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分析检测,另外还提出CE无窗式检测的新方法。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具体如下:1、组装了一台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采用共线型光学结构组装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利用核黄素作为分析样品,对影响系统检测性能的光学器件如光阑孔径、光电倍增管的工作电压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讨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措施。核黄素的浓度检出限达到9.0×10-9mol/L(3.4×10-6 g/L),质量检出限为18 amol,在3.0×10-8~1.0×10-5mol/L浓度范围内成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2、研制了一种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共轴-间隙柱后反应器。采用毛细管聚酰亚胺涂层套对接和准直分离和反应毛细管,衍生试剂从涂层套和分离毛细管之间的环隙,以及两根毛细管之间的间隙引入反应管中,实现高效分离和快速衍生反应。设计了衍生反应池的加压及冲洗装置,从而解决了柱后衍生反应通道堵塞的问题。氨基酸的检出限为8×10-8~1.0×10-6mol/L,在两个多数量级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中甘氨酸线性范围为5×10-7~1×10-4mol/L,分离效率1.35×105~1.67×105理论塔板数,并成功地应用于香醋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的测定。该反应器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无需显微操作,可以采用短的反应距离适用于快速和产物易分解的衍生反应。在毛细管电泳分析中,毛细管的准直耦合以及在柱试剂引入方面将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提出毛细管电泳柱后衍生激光诱导荧光测定卡那霉素类抗生素方法。利用共轴-间隙柱后反应器,以酸性乙酸钠盐缓冲液,在反向电渗流和负高压下分离卡那霉素类抗生素,再与碱性硼酸钠盐缓冲液中的衍生试剂柱后衍生反应,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该柱后反应衍生方法避免了分离缓冲液和衍生缓冲液两种不同缓冲体系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分离度和检测灵敏度。氨基糖苷的检出限为3.6×10-5~5.2×10-5g/L,线性范围为1.1×10-4~5.0×10-2g/L。该法用于牛奶和动物组织中的卡那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测定,回收率为81.6%~95.3%(n=4)。4、提出一种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无窗式检测方法。利用聚酰亚胺涂层套准直两段毛细管制作了无窗检测池,利用显微成像监测检测池间隙距离和电泳分离电压对无窗检测池外形的影响,考察了分离电压对荧光检测信号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了无窗检测的可行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比较了无窗式检测和在柱检测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无窗检测池,荧光信号增强,背景噪音减小,检出限降低,其中核黄素的检测灵敏度甚至提高了15倍。线性范围达到两个数量级以上,其中RF的线性范围为5.0×10-9~1.0×10-6mol/L,无窗检测分离效率为1.0×105~2.4×105理论塔板数,RSD(n=5)在3.7%~5.8%范围。用无窗式检测方法成功测定了实际样品菠菜和莴苣叶中三种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鉴于无窗检测池易于制作,没有在柱检测管壁出现吸附污染的缺点,该检测模式扩大了毛细管电泳分析的应用范围。

论文目录

  • 缩写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毛细管电泳简述
  • 1.1.2 毛细管电泳研究趋势
  • 1.1.3 发展灵敏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意义
  • 1.2 提高毛细管电泳检测灵敏度方法
  • 1.2.1 样品富集技术
  • 1.2.2 检测池的改进
  • 1.2.3 灵敏检测器
  • 1.3 荧光检测的基本理论
  • 1.3.1 荧光的定性依据
  • 1.3.2 荧光的定量依据
  • 1.3.3 影响荧光特性的因素
  • 1.3.4 荧光背景噪音及消除
  • 1.4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 1.4.1 光学器件
  • 1.4.2 光学结构
  • 1.4.3 荧光基团的化学衍生
  • 1.4.4 柱后衍生反应器
  • 1.4.5 柱后衍生试剂
  • 1.4.6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检测
  • 1.5 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组装与性能测试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设备与系统装置
  • 2.2.2 试剂
  • 2.2.3 电泳过程
  • 2.2.4 样品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光阑孔径对信噪比的影响
  • 2.3.2 PMT电压的影响
  • 2.3.3 物镜数值孔径的影响
  • 2.3.4 其它光学器件的性能
  • 2.3.5 系统的性能评价
  • 2.3.6 实际样品的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共轴-间隙式柱后反应器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
  • 3.2.2 试剂
  • 3.2.3 衍生反应机理及荧光产物谱图
  • 3.2.4 柱后反应器的制作
  • 3.2.5 电泳过程
  • 3.2.6 实时观察反应产物荧光强度曲线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液面高度差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 3.3.2 环隙尺寸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 3.3.3 反应距离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 3.3.4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3.3.5 实际样品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毛细管电泳柱后衍生激光诱导荧光测定动物组织中卡那霉素类抗生素残留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
  • 4.2.2 试剂
  • 4.2.3 衍生物的荧光光谱
  • 4.2.4 样品处理
  • 4.2.5 电泳过程
  • 4.2.6 实时观察反应产物荧光强度曲线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荧光光谱特性
  • 4.3.2 荧光反应时间曲线
  • 4.3.3 衍生试剂条件
  • 4.3.4 分离条件
  • 4.3.5 分析方法性能
  • 4.3.6 实际样品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无窗式检测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
  • 5.2.2 试剂
  • 5.2.3 无窗池的制作
  • 5.2.4 电泳过程
  • 5.2.5 无窗检测池成像
  • 5.2.6 样品处理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在柱分离检测
  • 5.3.2 检测池实时成像
  • 5.3.3 电压对检测池的影响
  • 5.3.4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5.3.5 实际样品的测定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