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四十多年来,辐射诱变技术在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中取得了卓越成就。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入,诱发突变体更加受到重视。γ射线作为行之有效的水稻突变体诱发手段,也被应用于基因组学的研究。本研究选用三份特殊的水稻遗传材料进行诱变处理和选育突变体。研究了入选突变体的真实来源,在比较突变体和亲本微卫星标记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突变体质量控制方法。此外,通过对黄叶材料的诱变处理,探讨了互作基因突变体的选育和基本特性;通过培育和研究长穗颈(eui)突变体,探讨了其应用于杂交水稻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生育期这类常见突变体,探讨了利用突变技术改良数量性状进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采用100、200、300、400Gy剂量γ射线分别处理黄叶品种黄玉B、Bt转基因水稻科龙B和BT110的干种子,发现辐照处理可使M1植株结实率显著降低,300、400Gy还使株高显著降低,但基因型之间存在差异。M2代长穗颈、谷色金黄等质量性状的单株诱发突变频率在10-4数量级,但叶色、生育期性状的频率在10-3数量级。对带叶色标记的黄玉B M2群体中绿叶植株的观察,证实存在0.81%的异源窜粉植株,从而证实天然异交可能是M2群体中中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对从科龙B后代选到的早熟单株后代的潮霉素叶面喷施检测证实,非真实突变体可占选择变异体的25.0~42.1%,显著高于该性状的诱发突变频率。(二)经真实性鉴定的三组突变体(科龙B早熟突变体Kr1,Kr2,Kr3;BT110早熟突变体M110;黄玉B的3份叶色或谷色突变体欣玉B、金玉B和翠玉B)为材料,开展了突变体与亲本间全基因组SSR组型差异的研究。所分析的353个SSR标记在水稻品种间和亚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5.57~68.22%),但诱发突变体和亲本之间没发现任何差异。突变体和相应亲本的SSR组型完全一致。随后,对另外8组突变体与亲本的SSR组型的比较进一步证实该发现。在假设品种间SSR标记多态性最低值为5%前提下,参考前人在其它作物中发现的SSR突变频率的上限,以95%和99%为置信区间,鉴别突变体真伪需要分别检测59对和90对SSR标记。据此提出了应用SSR标记分析建立对γ射线诱发突变体进行质量控制的技术体系。(三)在经200Gy处理的黄玉B M2代穗行中发现了1份翠绿叶突变体,经加代选择定型并命名为翠玉B。翠玉B苗期、分蘖期、穗期的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比黄玉B提高87.0、51.6、59.1%;比龙特浦B(黄玉B亲本)减少32.4、38.5、32.4%;龙特浦B、翠玉B、黄玉B在田间叶色明显表现为绿色、翠绿、黄色,差异显著,可用目测鉴定。早粳R/翠玉B F1叶色表现与早粳R一致,说明早粳R的绿叶性状对翠玉B的翠绿叶性状具有遮盖作用;在其F2群体中出现了绿叶、翠绿叶及黄叶单株,统计分析符合12∶3∶1的分离比例,证实翠绿叶性状由两对独立的基因控制。在109个翠绿叶单株产生的F3代株系中,74个株系表现翠绿叶和黄叶的分离,35个表现翠绿叶不再分离,符合2∶1理论值,进一步证实翠绿叶和黄叶互相独立遗传。在绿叶×翠绿叶的F2群体中出现亲本没有的黄叶表现型及翠叶源自黄玉B诱发突变两个证据,支持翠绿叶基因是黄叶基因的上位基因突变,将翠玉B的该显性上位基因命名为VG(t)。利用早粳R/翠玉B的F2群体中52个黄叶和35个翠绿叶纯合基因型构建了2个基因池对VG(t)进行定位研究,对353个SSR标记的检则发现RM492在亲本和基因池间均有差异,但该标记在对构建基因池的全部单株进行分析时,未能发现存在连锁现象,定位实验尚在继续进行。(四)对由不同材料中获得的3个长穗颈(eui)突变体欣玉B-100、欣玉B-300和e龙B的农艺性状观察证实,突变体主要表现为顶部1、2、3节间的长度较亲本呈极显著伸长,4、5、6节间呈伸长趋势但统计分析未达显著。遗传研究证实它们的长穗颈性状均受1对等位eui基因控制。比较欣玉B和外源GA3对亲本黄玉B节间伸长效应发现,欣玉B的节间伸长效应达到405g/hm2外源GA3施用的效果。此外还证实对欣玉B继续施用GA3会致使第3节间显著伸长。在喷水加湿处理下,eui突变体的穗萌率在25.0-26.7%,而亲本的穗萌率在3.9-4.6%,F1的穗萌率在13.2-14.5%,表明eui突变会促进穗上发芽。欣玉B和e龙B在与不育系杂交、回交过程中,不育单株的可育性不断增加;欣玉B转育的BC1、BC2代的套袋自交结实率达到11.39%和11.41%,是黄玉A(2.48%)的4.59、4.60倍;黑染花粉率分别为30.87%和29.12%,分别是黄玉A(9.46%)的3.26、3.08倍。该趋势在用e龙B转不育系时表现完全一致。这些结果表明,虽然eui突变不育系在制、繁时可以减少外源GA3的使用,但是也存在可能导致穗上发芽频率提高、不育系花粉育性提高等不利效应。(五)对科龙B及BT110的生育期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亲本比较发现,生育期突变体的结实率、每穗粒数、株高、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总体上均和亲本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F2分离群体的研究表明,科龙B的8个生育期突变均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等位性测验证实,4个早熟突变体携带互为等位的突变基因,4个迟熟突变体也携带互为等位的突变基因。短日照试验证实BT110的早熟突变体CRD2、CRD5的短日促进率分别为22.1%和19.8%,和典型感光的亲本BT110的38.8%有极显著差异,说明CRD2和CRD5已突变为弱感光品种。在此基础上,对隐性单基因控制的诱发生育期突变体在杂交水稻高产制种上的应用价值作了分析。(六)通过对黄玉B的诱变处理,获得了翠玉B和金玉B两个突变体;以野败型胞质的黄玉A为不育胞质的供体,翠玉B和金玉B分别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育成了带翠绿叶标记的翠玉A和带黄叶叶色和金黄色谷壳标记的金玉A。观察表明除突变性状外,它们在农艺性状、不育性等方面和黄玉A相似。通过紫兴05B和金玉B杂交选育保持系的方法,育成了一份优质、长粒、高柱头外露率的带黄叶标记的保持系紫金46B,以黄玉A为不育胞质的供体,经连续回交转育成不育系紫金46A,对其特性的观察表明紫金46A具有败育彻底、大穗长粒、外观米质优、高柱头外露率(75.1%)等特点。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γ射线装置调试分析[J]. 科技视界 2020(26)
- [2].关于αβγ射线知识的比较与应用问题例析[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13)
- [3].权窗减方差方法在γ射线长距离输运模拟中的应用[J]. 现代应用物理 2020(01)
- [4].环境γ射线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探讨[J]. 福建分析测试 2013(04)
- [5].~(60)Co-γ射线对不同陆地棉品种辐照效应和耐旱突变体筛选[J]. 核农学报 2018(09)
- [6].不同剂量钴~(60)γ射线致大鼠卵巢早衰的实验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47)
- [7].实现γ射线激光之路[J]. 科学通报 2017(30)
- [8].石油化工生产中γ射线扫描技术的运用探索[J]. 石化技术 2016(08)
- [9].X、γ射线与物质作用辐射安全防护线性衰减系数计算的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04)
- [10].利用高能缓发γ射线测定裂变数[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04)
- [11].γ射线检测技术在分馏塔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 无损检测 2011(05)
- [12].职业性X、γ射线接触人员外周血细胞效应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03)
- [13].γ射线移动探伤异地源库建设若干问题及实例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06)
- [14].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γ射线探测[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15].γ射线料控仪开关时间分析及选择[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4(05)
- [16].γ射线检测在压力管道中的应用研究[J]. 装备制造技术 2014(06)
- [17].利用γ射线测量核裂变数的探索研究[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2(07)
- [18].γ射线对~3He管的影响实验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00)
- [19].一种基于阶梯阈值的γ射线违禁品探测方法[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6(03)
- [20].G(E)函数在高能γ射线剂量测量中的应用[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4(10)
- [21].γ射线尽收眼底[J]. 科学世界 2008(07)
- [22].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1(05)
- [23].江苏省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的质控现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1(10)
- [24].γ射线在检测中的安全防护[J]. 品牌与标准化 2012(06)
- [25].核电厂运行现场高能γ射线的剂量调查[J]. 辐射防护 2016(01)
- [26].自然γ射线法在采煤机摇臂自动调高中探测煤层厚度的研究[J]. 煤矿机械 2015(01)
- [27].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的临床疗效分析[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3(05)
- [28].线极化γ射线康普顿散射的蒙特卡罗模拟[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08)
- [29].液体闪烁体探测器γ射线测量研究[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9(02)
- [30].γ射线透射曲线的数值模拟研究[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08(05)
标签:射线论文; 突变体论文; 串粉论文; 生物学混杂论文; 标记论文; 翠绿叶论文; 显性上位作用论文; 长穗颈基因论文; 穗萌论文; 生育期论文; 不育系论文; 叶色标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