ⅤA-ⅥA族化合物的微结构控制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ⅤA-ⅥA族化合物的微结构控制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围绕ⅤA-ⅥA族半导体材料Bi2S3、Bi2Se3、Sb2S3和Sb2Se3的微结构控制以及以甲基橙作为模拟废水研究Bi2S3对TiO2的助催化性能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以氯化铋(BiCl3)和硫化钠(Na2S·9H2O)为原料,酸性条件下120℃-180℃水热反应(4-12)h得到Bi2S3纳米棒。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和pH值对产物形貌的影响以及纳米棒形成的机理。制备方法简单,条件容易控制,产物形貌均匀,未见文献报道。以硝酸铋、硫代乙酰胺为原料,氨三乙酸作为配位剂,利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形貌均匀的Bi2S3纳米带,宽度约为100nm。与块体材料相比Bi2S3纳米带的拉曼位移峰红移了41 cm-1,体现了纳米Bi2S3的表面效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发现Bi2S3纳米带在450nm左右有吸收;根据(ahv)2~hv的关系曲线,得到Bi2S3纳米带的Eg约为1.58 eV,与块体Bi2S3(1.3 eV)相比增加了0.28eV,在光电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当其他条件不变,以柠檬酸代替氨三乙酸作为配位剂,180℃水热反应12h,得到粒径大约为20nm的Bi2S3纳米颗粒,比较均匀。以硝酸铋、硫粉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180℃下反应12 h,得到Bi2S3薄片。首次以硫脲、硝酸铋、乙二醇为原料,通过微波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备得到了大量刺猬形的Bi2S3微晶,详细讨论了时间、原料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确定最佳微波反应时间为3 min,并且提出了产物形成的机理。另外首次把微波法和固相反应结合制备得到了花形结构的Bi2S3微晶。讨论了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得到了该微晶的形成过程为:首先生成几个小的棒束,然后几个小的棒束自组装构成花形超结构,。以黑药的铋盐作为单原料前躯体,通过水热分解,得到Bi2S3纳米晶。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和表面活性剂对产物晶粒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180℃、48h。以氯化锑(SbCl3)和硫化钠(Na2S·9H2O)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120-180℃,反应24h得到了空心橄榄形Sb2S3微晶,长轴约为10μm,短轴为5μm,壳是由几层(800×400×100)nm的块状结构自组装而成。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和pH值对产物形貌的影响以及橄榄结构形成的机理。该结构未见文献报道。另外以氯化锑和硫脲为原料,乙醇胺为溶剂,180℃下反应12h,得到棒状Sb2S3微晶。以亚硫酸钠、硒粉为原料制备得到的硒代硫酸钠作为硒源,三氯化铋作为铋源,酸性条件下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六边形Bi2Se3纳米片。讨论了pH值以及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备六边形Bi2Se3纳米片的最佳实验条件是:酸性(正好使铋离子不水解为宜),不加任何助剂,180℃下反应12h。以氯化锑、酒石酸和硒粉为原料,DMF为溶剂,180℃下反应4 h,得到正交晶型的超长Sb2Se3纳米带,宽度约为20 nm,比较均匀。与其它文献(t≥18 h)相比,大大缩短了制备时间。研究发现:溶剂DMF对产物的形貌起着重要作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质量对产物形貌也有影响。(0.3-0.45)g酒石酸作为反应助剂的反应能够得到大量的Sb2Se3纳米带。利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Bi2S3/TiO2,以甲基橙作为模拟废水研究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对再生降解的影响,发现Bi2S3与TiO2的质量比为4%时催化效果最佳,降解时间比使用纯TiO2时缩短了10分钟;通过机械法制备得到不同质量比(5-20)%的Bi2S3/TiO2,考察了其在紫外光下降解甲基橙的情况,并考察了机械混合中研磨时间对催化效果的影响;比较了机械法和浸渍法所得到产物的光催化效果的不同,结果表明浸渍法中Bi2S3和TiO2结合的更均匀,更紧密,在加入少量Bi2S3的情况下能明显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纳米材料概述
  • 1.2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 1.3 纳米材料微结构控制方法和研究概况
  • 1.3.1 稳定剂
  • 1.3.2 模板剂
  • 1.3.3 其它
  • 1.4 ⅤA-ⅥA族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 1.5 本课题提出的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2S3的微结构控制与表征'>2 Bi2S3的微结构控制与表征
  • 2S3'>2.1 水热法制备Bi2S3
  • 2S3纳米棒的制备及表征'>2.1.1 Bi2S3纳米棒的制备及表征
  • 2.1.1.1 实验部分
  • 2.1.1.2 结构表征
  • 2.1.1.3 反应过程及纳米棒生长机理的讨论
  • 2S3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2.1.2 Bi2S3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 2.1.2.1 实验部分
  • 2.1.2.2 结果与讨论
  • 2S3纳米带的制备及表征'>2.1.3 Bi2S3纳米带的制备及表征
  • 2.1.3.1 实验部分
  • 2.1.3.2 结果与讨论
  • 2S3微晶的制备与表征'>2.1.4 片状Bi2S3微晶的制备与表征
  • 2.1.4.1 实验部分
  • 2.1.4.2 结果与讨论
  • 2.1.5 小结
  • 2S3微晶'>2.2 微波法制备刺猬形Bi2S3微晶
  • 2.2.1 实验部分
  • 2.2.2 结果与讨论
  • 2S3微晶'>2.3 微波和固相法结合制备Bi2S3微晶
  • 2.3.1 实验方法
  • 2.3.2 结果与讨论
  • 2S3纳米晶'>2.4 单原料前驱体分解法制备Bi2S3纳米晶
  • 2.4.1 以黑药为单原料前驱体
  • 2.4.1.1 实验部分
  • 2.4.1.2 结果与讨论
  • 2.4.2 以黄药为单原料前驱体
  • 2.4.2.1 实验部分
  • 2.4.2.2 结构表征
  • 2.5 本章小结
  • 2S3的微结构控制与表征'>3 Sb2S3的微结构控制与表征
  • 2S3的制备及表征'>3.1 空心橄榄形Sb2S3的制备及表征
  • 3.1.1 实验部分
  • 3.1.1.1 试剂与仪器
  • 3.1.1.2 实验方法
  • 3.1.2 结果与讨论
  • 3.1.2.1 XRD图
  • 3.1.2.2 Raman分析
  • 3.1.2.3 SEM图与EDS分析
  • 3.1.2.4 TEM图
  • 3.1.2.5 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3.1.2.6 溶液的pH值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3.1.2.7 反应过程和机理讨论
  • 2S3纳米棒'>3.2 水热法制备Sb2S3纳米棒
  • 3.2.1 实验部分
  • 3.2.1.1 试剂与仪器
  • 3.2.1.2 实验方法
  • 3.2.2 结果与讨论
  • 3.2.2.1 XRD分析
  • 3.2.2.2 EDS分析
  • 3.2.2.3 SEM和TEM分析
  • 3.2.2.4 反应过程和机理推测
  • 3.3 本章小结
  • 2Se3纳米晶的制备及表征'>4 Bi2Se3纳米晶的制备及表征
  • 4.1 实验部分
  • 4.1.1 试剂与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XRD
  • 4.2.2 TEM
  • 4.2.3 不同pH值和不同配位剂
  • 4.2.4 反应过程和机理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2Se3纳米晶的制备及表征'>5 Sb2Se3纳米晶的制备及表征
  • 5.1 实验部分
  • 5.1.1 试剂与仪器
  • 5.1.2 实验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XRD图
  • 5.2.2 Raman分析
  • 5.2.3 XPS
  • 5.2.4 SEM与EDS分析
  • 5.2.5 TEM图
  • 5.2.6 反应过程与产物生长机理的讨论
  • 5.3 本章小结
  • 2S3/TiO2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6 Bi2S3/TiO2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2S3/TiO2以及光催化性能研究'>6.1 浸渍法制备Bi2S3/TiO2以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6.1.1 实验部分
  • 6.1.1.1 试剂与仪器
  • 6.1.1.2 实验过程
  • 6.1.2 结果与讨论
  • 2S3/TiO2光催化性能'>6.2 机械混合法制备的Bi2S3/TiO2光催化性能
  • 6.2.1 实验部分
  • 6.2.2 结果与讨论
  • 2S3为例)'>6.3 机械混合与浸渍法光催化效果的比较(以黑药作为单原料前驱体分解所得Bi2S3为例)
  • 2S3'>6.3.1 黑药作为单原料前驱体分解所得Bi2S3
  • 6.4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柔性仿生磁性微结构的制备与驱动[J]. 微纳电子技术 2020(05)
    • [2].基于扩散峰度成像的脑小血管病抑郁患者杏仁核微结构变化的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8)
    • [3].表面具有微结构的美术用纸及其制备工艺[J]. 中华纸业 2016(22)
    • [4].几何特征对高深宽比微结构零件注射成型充填深度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5].水下多级微结构液气界面的稳定性和可恢复性研究[J]. 力学学报 2020(02)
    • [6].仿生减阻微结构制造技术综述[J]. 精密成形工程 2019(03)
    • [7].3D生物打印的微结构促进小鼠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和活性[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7(06)
    • [8].红外遥感器网状微结构制作工艺[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12)
    • [9].湿陷性黄土的微结构参数[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5(03)
    • [10].多孔复合微结构的制备与减反射性能[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3(01)
    • [11].巢状微结构银粒子的制备、形成机理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J]. 化学学报 2012(03)
    • [12].大面积高深宽比微结构硅片的热氧化实验研究[J]. 光电工程 2012(08)
    • [13].锗衬底表面圆柱形仿生蛾眼抗反射微结构的研制[J]. 光学学报 2016(05)
    • [14].疏水性微结构表面的抗结冰特性仿真研究[J]. 表面技术 2016(09)
    • [15].微结构固体中钟型与扭结孤立波的演化[J]. 力学学报 2012(01)
    • [16].一维固结条件下黏土微结构再造过程研究和描述[J]. 岩土力学 2010(11)
    • [17].微结构芯片对石墨粉吸附及3种口腔微生物黏附行为的影响[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03)
    • [18].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结构的数值模拟与虚拟失效[J]. 机械工程学报 2010(04)
    • [19].航空制导武器上的光学微结构[J]. 航空科学技术 2010(03)
    • [20].3D打印微结构工件的磁性复合流体抛光工艺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1].刀具表面混合型微结构的形状和密度对润滑状态影响的仿真研究[J]. 润滑与密封 2019(10)
    • [22].液固撞击中锯齿状微结构对固体的保护作用[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8(06)
    • [23].刀具表面微结构对流体润滑状态的仿真分析[J]. 润滑与密封 2018(07)
    • [24].单晶硅微结构表面的制备及其减反射性能[J]. 微纳电子技术 2016(09)
    • [25].垂直微结构剖面仪速度控制方法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5(05)
    • [26].增材制造:实现宏微结构一体化制造[J]. 机械工程学报 2013(06)
    • [27].微重力下微结构表面池沸腾气泡动力学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3(11)
    • [28].功能性有序微结构的制备及潜在应用[J]. 中国科学:化学 2011(02)
    • [29].微结构的各种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 [30].南沙地区软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与微结构参数的统计分析[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0(02)

    标签:;  ;  ;  

    ⅤA-ⅥA族化合物的微结构控制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