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结构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

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结构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国家“863”项目:“机器人化工程机械”和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ZL80G智能装载机研制”开展了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结构的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根据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应用修正的拉格朗日法和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方法,提出了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结构计算机仿真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准确预估翻车保护结构的性能。通过进行多种工程车辆不同类型翻车保护结构的破坏性试验,获得了翻车保护结构的各种变形模式,分析了其失效机理,并通过研究车架、减震装置等对翻车保护结构变形模式、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特性的影响规律,指出了翻车保护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提出了能量吸收控制的设计方法,解决了大型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结构侧向能量吸收设计问题。提出以能量吸收满足国际标准要求时的侧向力与标准规定的最小侧向承载力之差为目标函数,以翻车保护结构的性能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并基于Kriging模型建立了翻车保护结构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之间的近似关系,采用遗传算法对翻车保护结构进行了全局优化设计。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对于提高工程车辆的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翻车保护结构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翻车保护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翻车保护结构计算机仿真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翻车保护结构的仿真的基本理论
  • 2.1.1 材料非线性的基本法则
  • 2.1.2 翻车保护结构性能仿真的非线性有限元法
  • 2.1.3 极限载荷的确定方法
  • 2.2 翻车保护结构性能仿真的建模方法
  • 2.2.1 基于梁单元理论的翻车保护结构建模
  • 2.2.2 基于壳单元理论的翻车保护结构建模
  • 2.2.3 基于实体单元理论的翻车保护结构建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翻车保护结构变形模式及失效机理
  • 3.1 翻车保护结构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
  • 3.1.1 四项性能要求
  • 3.1.2 实验室试验方法
  • 3.2 翻车保护结构试验变形模式与失效机理
  • 3.2.1 翻车保护结构性能试验的总体规律
  • 3.2.2 侧向加载变形模式与失效机理
  • 3.2.3 垂直加载变形模式与失效机理
  • 3.2.4 纵向加载变形模式与失效机理
  • 3.3 翻车保护结构试验所揭示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翻车保护结构塑性大变形仿真方法与应用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结构简介
  • 4.3 性能试验的数值仿真
  • 4.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2 数值仿真方法
  • 4.4 试验验证方法
  • 4.5 侧向加载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4.5.1 侧向变形模式
  • 4.5.2 侧向极限载荷
  • 4.5.3 侧向能量吸收
  • 4.5.4 塑性铰分析
  • 4.5.5 侧向保护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 4.6 垂直加载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4.7 纵向加载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4.8 两柱翻车保护结构数值仿真算例
  • 4.9 翻车保护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能量吸收控制的翻车保护结构设计方法
  • 5.1 翻车保护结构的能量吸收控制设计方法
  • 5.1.1 应用塑性铰进行能量吸收控制的方法
  • 5.1.2 塑性铰的设计方法
  • 5.2 能量吸收控制设计的数值模拟
  • 5.2.1 有限元模型简化假设
  • 5.2.2 结构简化方法
  • 5.2.3 塑性铰特性数值模拟
  • 5.2.4 整机能量吸收特性数值模拟
  • 5.2.5 试验验证
  • 5.3 结果对比分析
  • 5.4 能量吸收控制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以Kriging 模型为基础的翻车保护结构遗传算法优化
  • 6.1 引言
  • 6.2 以Kriging 模型为基础的近似响应面构建
  • 6.2.1 样本点的选取
  • 6.2.2 结构的响应计算
  • 6.2.3 近似响应面的构建方法
  • 6.3 遗传算法优化
  • 6.3.1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
  • 6.3.2 Kriging 模型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翻车保护结构优化
  • 6.4 算例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和成果
  • 7.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代工程车辆常用传感器的应用分析[J]. 通讯世界 2017(06)
    • [2].浅谈工程车辆的使用与节油[J]. 科技风 2011(06)
    • [3].某工程车辆车架的结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4].工程车辆冷却风扇流体特性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5(01)
    • [5].防止工程车辆自燃的措施[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10(07)
    • [6].工程车辆信息化智能管理研究[J]. 工程机械 2019(03)
    • [7].一种满足多用户需求的工程车辆上装控制系统[J]. 重型汽车 2017(04)
    • [8].工程车辆全液压转向系统管路特性分析[J]. 中国高新区 2017(22)
    • [9].工程车辆“车-椅-人”系统振动的智能控制[J]. 建筑机械 2012(11)
    • [10].农业工程车辆车载GPS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J]. 南方农业 2015(09)
    • [11].地铁工电维保工程车辆方案研究[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9(07)
    • [12].工程车辆座椅性能试验技术[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8(02)
    • [13].关于战斗工程车辆研制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 国防科技 2015(03)
    • [14].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智能控制系统开发与试验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24)
    • [15].工程车辆操纵室人机工学设计分析[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3(04)
    • [16].重载工程车辆柔性工作面带传动牵引力控制研究[J]. 机械传动 2015(06)
    • [17].工程车辆电控系统的探讨[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8(03)
    • [18].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技术与电控系统研究[J]. 时代农机 2018(03)
    • [19].铁路工程车辆平砟机构设计优化[J].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2019(05)
    • [20].履带式工程车辆复杂路况下行驶稳定性研究[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7(08)
    • [21].工程车辆传动箱维修分析[J]. 技术与市场 2013(07)
    • [22].论工程车辆传动系统的热平衡计算[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10)
    • [23].工程车辆冷却风扇流体特性仿真分析[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4(05)
    • [24].提高工程车辆舒适性的技术研究[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8(01)
    • [25].工程车辆道路肇事的刑法控制[J]. 魅力中国 2009(27)
    • [26].工程车辆支撑机构的简化分析法[J]. 机械制造 2010(12)
    • [27].工程车辆传动系统建模与仿真[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28].工程车辆GPS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9(06)
    • [29].工程车辆减震系统的关键技术探讨[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1(06)
    • [30].堡盟GCA8拉线编码器让工程车辆线性测量变得更简单[J].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 2018(03)

    标签:;  ;  ;  ;  ;  ;  ;  ;  

    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结构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