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标准及标准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一般来讲,标准化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校正逆向选择、强化正的网络外部性和增加系统产品。同时,标准化也可能造成垄断、市场过度集中等不良后果。并且,标准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因此,政府有必要参与标准的制定。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标准化能够促进技术进步,从而间接地推动了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包括技术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扩散。对于技术创新而言,标准化通过约束创新的多样性,为创新指定方向,降低创新风险,使创新更有效率。同时,标准化还能为创新提供有关技术状况的信息;对于技术创新的扩散而言,标准化通过将创新技术信息法定化并公开使用,增加了技术创新扩散的信息渠道;能够改善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市场失灵,降低技术采用的不确定性;有助于强化网络效应。这都能加快技术创新的扩散速度。从标准化有利于技术进步的角度出发,本文将1981-2004年我国的标准化存量作为自变量,引入宏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回归分析,证明了长期内标准化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从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标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稍低于同期内的R&D的贡献率,这进一步说明,创新成果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标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同标准化之间还不同步,标准化工作落后于创新的情形。根据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标准化工作与科研、生产实践相脱节,技术成果转换成技术标准存有障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标准化模式仍然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政府是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企业参与力度不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文章最后对我国的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的标准化建设起到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