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阿片类镇痛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术前焦虑,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术后疼痛,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镇痛药论文文献综述
李健,屈献锋,杨礼[1](2019)在《术前高焦虑状态对子宫切除术者术后疼痛感知度及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焦虑对择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接受诊断治疗的100例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状态焦虑量表(SAI)评分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不同时点的瑞芬太尼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各时点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T5时刻观察组PCIA按压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他各时点两组患者的PCIA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焦虑状态者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术后疼痛感知度相对低焦虑状态者强烈,且所需阿片类药物用量较多。术前评定焦虑状态对制定术后个体化镇痛方案十分有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1期)
唐波,任维玲[2](2019)在《复方阿片类镇痛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疼痛问题备受全世界关注。临床用药治疗疼痛过程中,单纯一种止痛药物的应用,已经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复方阿片类镇痛药物因为互相协同的镇痛作用、安全可靠等优势,而被临床青睐,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此次就临床疼痛治疗中所采用的复方阿片类镇痛药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杨茉,郭敬,周姣媚[3](2019)在《穴位敷贴技术对阿片类镇痛药所致便秘31例干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技术干预阿片类镇痛药所致便秘的效果。方法将筛选入组的62例口服阿片类药物(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镇痛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便秘常规护理并遵医嘱口服乳果糖溶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使用便秘疗效评价标准、肠功能指数(BFI)及生命质量测评量表(EORTCQLQC30 V3.0)在干预后进行评价,观察2组患者1周后便秘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1周后,对照组便秘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7.42%,干预组为90.32%,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BFI均有改善(P<0.05),改善程度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质量评价方面,干预后2组躯体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技术联合口服乳果糖溶液可有效改善阿片类镇痛药所致便秘,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黄智然,苏夏雯,刁一凡,孙静,刘远立[4](2019)在《我国不同地区阿片类镇痛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使用情况及个人经济负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与趋势,评估癌痛治疗吗啡临床需要量及满足临床需要的程度,评价个人药费可负担性,为我国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提高癌痛控制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06~2016年我国7个片区的阿片类镇痛药使用强度(MUD)及其各阶段年复合增长率(CAGR)。基于我国7个片区肿瘤登记数据和国际疼痛标准治疗指南,测算2015年不同地区的吗啡需要量。将药品价格以DDD值标化为限定日费用(DDC),采用改进后的WHO/HAI标准调查法评价阿片类镇痛药用于癌痛治疗的个人药费可负担性。结果:全国MUD从2006年的1.45DDD/10万人天增长至2016年的6.93DDD/10万人天,整体增长率呈现为前高后低。不同地区间MUD差异较大,且MUD极差有逐年加大趋势。2016年MUD最大地区为华南(9.67DDD/10万人天),最小为西北(3.28DDD/10万人天)。2015年,全国吗啡等效当量实际使用量仅占癌痛治疗吗啡需要量的21.5%,华东(26%)和华南(36%)等地区高于西南(11%)和西北(12%)。各类阿片类镇痛药的DDC范围为10.80~848.88元,除吗啡注射剂外,其余药品的疗程自付费用均大于1 d的日均可支配收入。结论: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用于癌痛治疗整体使用不足,且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使用差异较大,癌痛患者长期使用镇痛药物治疗的个人药费负担较重。应全面加快推行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和疼痛门诊,完善相应保障体系,合理引导广大城乡居民可负担的癌痛治疗药品价格,降低个人费用负担,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使更多癌痛患者得到经济有效的治疗。(本文来源于《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黄智然[5](2019)在《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使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强度、使用水平、使用结构及趋势,分析地区使用差异的影响因素,评估癌痛治疗吗啡需要量,评价药费可负担性,为我国充足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提高癌痛控制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药物利用法,分析2006-2016年我国阿片类镇痛药使用强度(MUD)、使用结构及其各阶段年复合增长率(CAGR);采用WHO使用量充足性得分法(ACM),基于我国癌症流行病数据和癌痛治疗指南测算吗啡需要量,并计算ACM值;采用变异系数(CV)衡量历年各省份MUD使用差异的大小,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省份间MUD使用差异的影响因素;将药品价格以DDD值标化为每日用药费用(DDC),采用改进后的WHO/HAI标准调查法评价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可负担性。结果:我国MUD从2006年的1.45DDD/10万人天增长至2016年的6.93DDD/10万人天,整体增长率呈现为前高后低。我国ACM值从2006年的0.0024增加到至2016年的0.0097,但仍处于极差水平。各类制剂的吗啡等效当量使用总量从2006年的695.10kg增长至2016年的3506.91kg,增长最大的为羟考酮缓释片,制剂的种类则从6种增加至11种。2016年吗啡等效当量使用量前叁占比的制剂为羟考酮缓释片(29.67%)、吗啡缓释片(25.17%)和芬太尼透皮贴剂(22.93%),前叁合计占77.77%。各地区MUD差异大,2016年MUD最大的地区为华南,达9.67DDD10万人天,西北地区MUD最小,仅为3.28DDD/10万人天。各省份间MUD的CV从2006年1.65下降至2016年的0.74,仍远高于0.15。Pearson相关性检验,MUD与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相关系数=0.88)、高中及以上人口比例(0.83)、每千人执业医师数(0.71)和15-64岁人口比例(0.55)呈现显着正相关(P<0.05);与0-14岁人口比例(-0.63)和15岁及以上的文盲比例(-0.44)呈显着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高中及以上人口比例(β=0.25,P<0.05)和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万)(β=3.58,P<0.01)被纳入模型,模型整体P<0.01,R2=0.81。2015年,全国吗啡等效当量实际使用量仅占癌痛治疗吗啡需要量的21.51%,华东(25.92%)和华南(36.02%)等经济较发达地区高于西南(10.85%)和西北(12.00%)等经济较落后地区。各类阿片类镇痛药的DDC介于10.80-848.88元之间,除吗啡注射剂外,其余药品的疗程自付费用均大于1天的日均可支配收入。结论:我国阿片类镇痛药在癌痛治疗中的用药结构趋向合理但整体使用不足,且不同经济、文化水平地区使用差异较大,癌痛患者因需长期服药经济负担仍较重。应逐步提高生产供应总量,调整地区理需求;完善相应保障体系,合理引导广大城乡居民可负担的癌痛治疗药品供应布局,满足临床合价格,降低个人费用负担,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积极解决影响充足使用的各方障碍,使更多的患者得到经济有效的癌痛治疗。(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5-01)
吁佳,杨菊莲[6](2019)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中晚期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中晚期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中晚期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癌痛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基于微信平台的专栏健康教育模式。实施1个月后,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疼痛缓解程度及服用镇痛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与无明显疼痛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微信平台的专栏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中晚期癌痛患者,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改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12期)
刘磊,李晟琰,杜妍[7](2019)在《2017年度我院癌痛阿片类镇痛药合理用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我院阿片类镇痛药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7年度癌痛治疗阿片类镇痛药处方1 947张,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 2017年我院使用阿片类药物的13类癌症患者以肺癌所占比例最高,为36.16%。使用数量及销售金额均排名第一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阿片类镇痛药剂型有片剂、注射剂及贴剂,其中片剂所占构成比达97.96%。不合格处方数占2.1%。结论我院用于治疗癌痛的阿片类药物在用药种类、剂型、给药途径上基本合理,但存在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处方。(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韩琼[8](2019)在《复方阿片类镇痛药在急慢性中重度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阿片类镇痛药在急慢性中重度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急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复方阿片类镇痛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d、1周、1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复方阿片类镇痛药治疗效果显着,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快速改善,而且不会引起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慢性中重度疼痛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刘秋霞,孙彩萍,陈遐林,徐俊,王建芳[9](2019)在《预防性服用一线缓泻剂防治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便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证实一线缓泻剂对药物相关便秘(OIC)的预防作用,探讨"单药预防,双药治疗"OIC防治模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初次接受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9例,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在口服吗啡第1天的同时给予聚乙二醇4000,直到出现OIC后加用比沙可啶;治疗组在口服吗啡时不予预防性用药,直到出现OIC,给予聚乙二醇4000及比沙可啶,即按需给药。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间客观OIC发生率、主观OIC发生率、肠功能指数(BFI)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PAC-QoL)及不同剂量亚组间的差异。结果 59例结果可供分析,其中预防组29人,治疗组30人。预防组和治疗组客观OIC发生率分别为34.6%和63.3%(P<0.05),主观OIC发生率分别为37.9%及66.7%(P<0.05)。吗啡治疗第8天及第15天预防组BFI分值均较治疗组显着降低,P值分别为0.044和0.042,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小剂量亚组。第15天PAC-QoL分值2组间总体无差异。亚组分析中小剂量组中预防组PAC-QoL低于治疗组,P=0.021。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口服聚乙二醇4000安全有效,"单药预防,双药治疗"的OIC防治模式,能减少服用较小剂量阿片类药物癌痛患者的OIC发生率,减轻相关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余智操,张琼,王筱雯,张红梅[10](2019)在《OPRM1基因甲基化在疼痛及阿片类镇痛药物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OPRM1基因是编码μ阿片受体的基因,OPRM1基因甲基化是其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会影响OPRM1基因的功能及μ阿片受体的表达。近年来,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OPRM1基因甲基化在疼痛及机体对阿片类药物的镇痛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酒精依赖症与阿片类药物成瘾。本文就OPRM1基因甲基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其在疼痛和阿片类药物反应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阿片类镇痛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疼痛问题备受全世界关注。临床用药治疗疼痛过程中,单纯一种止痛药物的应用,已经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复方阿片类镇痛药物因为互相协同的镇痛作用、安全可靠等优势,而被临床青睐,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此次就临床疼痛治疗中所采用的复方阿片类镇痛药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片类镇痛药论文参考文献
[1].李健,屈献锋,杨礼.术前高焦虑状态对子宫切除术者术后疼痛感知度及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
[2].唐波,任维玲.复方阿片类镇痛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9
[3].杨茉,郭敬,周姣媚.穴位敷贴技术对阿片类镇痛药所致便秘31例干预效果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9
[4].黄智然,苏夏雯,刁一凡,孙静,刘远立.我国不同地区阿片类镇痛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使用情况及个人经济负担[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9
[5].黄智然.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使用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6].吁佳,杨菊莲.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中晚期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
[7].刘磊,李晟琰,杜妍.2017年度我院癌痛阿片类镇痛药合理用药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
[8].韩琼.复方阿片类镇痛药在急慢性中重度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9].刘秋霞,孙彩萍,陈遐林,徐俊,王建芳.预防性服用一线缓泻剂防治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便秘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9
[10].余智操,张琼,王筱雯,张红梅.OPRM1基因甲基化在疼痛及阿片类镇痛药物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