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迄今为止,无论是中国学术界还是日本学术界,都有为数众多的关于日语授受动词及辅助动词的研究,而对于此类表达方式的研究最早可上溯到20世纪初期。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至今为止的研究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种:1、关于与日语其他表达方式相比,日语授受表达方式的整体特征的研究。2、关于日语中各个授受表达方式的异同的研究。3、关于日语授受表达方式与其他语言的授受表达方式的异同对比的研究。其中,第3种研究中包括了中日授受表达方式对比的研究。但是,这类中日对比研究多是将日语所有的授受表达方式与汉语进行对比。而专门对于日语中表达授受关系的辅助动词“くれゐ”(下称“て<れゐ”)的研究并不多见。并且,即使是单独对“て<扎ゐ”进行的中日对比的研究,也只是将“て<扎ゐ”和汉语中的个别表达方式进行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对比。所以,从至今为止的研究成果中还无法全面了解“て<れゐ”究竟与哪些汉语表达方式相对应。从而,也没有进一步将所有与“て<れゐ”对应的汉语表达方式与之进行对比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大量的例句找出并概括出与“て<れゐ”对应的所有汉语表达方式,从而进一步将这些汉语表达方式与“て<扎ゐ”进行对比。另外,由于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并不是所有“て<れゐ”都可以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本研究的最后部分将对“て<れゐ”的汉语可译性进行探讨,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本文共分为“1.序言”、“2.先行研究”、“3.研究意义”、“4.研究方法”、“5.考察”、“6.总结”六个部分。首先,在“1.序言”中提出问题。以例句和译文的方式说明“て<れゐ”在不同文脉中所对应的汉语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并揭示出在某些情况下,在汉语中是找不到与“て<扎ゐ”对应的表达方式的。从而表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找出与“て<れゐ”对应的所有汉语表达方式以及其对应关系,并对“て<れゐ”的汉语可译性进行探讨。在“2.先行研究”中,作为本研究的基础,将对与本文相关的中日先行研究的内容及成果进行概括总结。主要包括学术界对“て<扎ゐ”的研究、对汉语授受表达方式的研究、以及与“てくれゐ”相关的中日对比研究。“3.研究意义”主要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进行说明。在“4.研究方法”中,对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本文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利用中日对译数据库,以客观的数据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分析。“5.考察”部分是本研究最核心的部分,分为两节。第一部分通过从数据库中检索出的所有例句及其译文找到与“て<れゐ”对应的所有汉语表达方式并进行分类,随后对所有汉语表达方式与“てくれゐ”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则是对“てくれゐ”的汉语可译性进行分析。在“6.总结”中,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并对今后的研究课题加以揭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戴着镣铐跳舞——通过英译汉提高学生汉语表达水平的尝试[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5)
- [2].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18(08)
- [3].慢性子的“语文狂热征患者”(二)[J]. 小溪流(故事作文) 2017(03)
- [4].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中的汉语表达能力培养建议[J]. 考试周刊 2017(53)
- [5].守护汉语表达的纯正优雅[J]. 高中生 2017(22)
- [6].内蒙古地区高职学生汉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下) 2014(11)
- [7].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J]. 新课程导学 2014(06)
- [8].提高藏族大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的对策[J]. 学周刊 2017(23)
- [9].韩语惯用型“-(?) ?/? ???”的对应汉语表达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3)
- [10].汉语表达能力是翻译硕士生应培养的核心能力[J]. 文史博览(理论) 2016(02)
- [11].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中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34)
- [12].分析法律书籍中的汉语表达特点[J]. 祖国 2017(24)
- [13].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J]. 赤子(中旬) 2013(12)
- [14].语境策略下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表达能力[J]. 考试周刊 2008(29)
- [15].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论的汉语表达系统[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6].社交英语中套用汉语表达习惯探析[J]. 商场现代化 2008(15)
- [17].汉语表达序数范畴的语法手段与空间参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8].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掘课外资源——论提高我校藏族班学生汉语表达能力[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2(06)
- [19].汉语表达中“词反义同”现象解析[J]. 写作 2011(21)
- [20].网络语言对高职学生汉语表达与沟通的影响[J]. 汉字文化 2018(14)
- [21].日语信息附加性连体修饰节的汉语表达[J]. 外语研究 2009(04)
- [22].试论汉语表达的语义悖谬性结构[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3].英汉语表达中活跃区隐现差异的对比研究[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9(01)
- [24].探究图形-背景理论对汉语表达艺术、汉英翻译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11)
- [25].小学语文教学“三个十分钟阅读”方法初探[J]. 四川教育 2018(09)
- [2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总分关系问题研究[J]. 珠江论丛 2016(01)
- [27].浅议英语与汉语表达方式的差异[J]. 现代交际 2013(10)
- [28].论英汉翻译应体现汉语表达的节律特点[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9].汉语表达方式浸染英语的解构分析[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 [30].浅谈如何提高农牧区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