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数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而引起的,准确诊断、详细评价颅内动脉瘤病理解剖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通常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只能提供颅内血管的二维影像,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通过旋转采集数据后重建获得三维立体影像,对动脉瘤的确切诊断及外科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D-DSA与3D-DSA在动脉瘤检出情况、瘤体与瘤颈细节解剖结构、对比剂用量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价值及其优势,评价3D-DSA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自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选择我院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疑诊为颅内动脉瘤的53例患者行常规2D-DSA后再行旋转DSA并三维重建。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6.8岁。临床首发症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间断或突发头痛、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等,CT或MRI扫描诊断或高度怀疑脑血管性疾病。2、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Allura Xper FD 20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进行2D-、3D-DSA造影,Advantage Workstation 4.0工作站图像后处理。对53例患者同时进行2D-DSA和3D-DSA检查。2D-DSA采用常规股动脉入径血管造影法,分别摄取前后位、侧位血管造影像,必要时加拍斜位像。3D-DSA旋转造影采集数据,所获得的系列图像在工作站进行3D重建后显影。由2名资深神经影像医师采用盲法分别阅片并记录两种方法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及对比剂用量,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D-DSA与3D-DSA检查结果比较53例患者中2D-DSA检查发现46例颅内动脉瘤(共49枚),占84.5%(49/58),诊断的阳性率为86.8%(46/53),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6.7%;3D-DSA检查发现50例颅内动脉瘤(共58枚),占100%(58/58),诊断的阳性率为94.3%(50/53),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在2D-DSA的检查结果中,有5例假阴性和1例假阳性,而3D-DSA没有假阳性或假阴性。2D-DSA诊断的46例患者中,真阳性者45例,真阳性率为90%(45/50);真阴性者2例,真阴性率为66.7%(2/3);假阳性者1例,假阳性率为33.3%(1/3);假阴性者5例,假阴性率为10%(5/50)。3D-DSA检查诊断的50例患者中,真阳性者50例,真阳性率为100%(50/50);真阴性者3例,真阴性率为100%(3/3);假阳性者0例,假阴性者0例,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2、2D-DSA与3D-DSA对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效果的比较2D-DSA检出的49枚动脉瘤中,能清楚显示瘤颈者23枚,能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22枚;3D-DSA检出的58枚动脉瘤中,能清楚显示瘤颈者58枚(与2D-DSA比较χ2=40.654,P<0.05),能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56枚(与2D-DSA比较χ2=35.869,P<0.05),3D-DSA组的两项指标与2D-DS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D-DSA与3D-DSA对比剂用量的比较结果53例患者行全脑2D-DSA检查时,平均对比剂用量为74.57±11.95mL;3D-DSA检查时平均对比剂用量为54.15±7.05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P<0.05)。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被视为诊断颅内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对复杂的血管解剖结构,常规2D-DSA有时很难提供完整的诊断信息,而3D-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较2D-DSA有更高的准确率、阳性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同时3D-DSA还能更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微小动脉瘤的确诊及巨大动脉瘤瘤腔内有无“危险”动脉穿支的辨别方面均较2D-DSA有明显优势。3D-DSA能准确地描述动脉瘤的特点,为外科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提供更佳的工作角度,并能明显减少诊断和手术治疗中对比剂的用量,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医护人员放射防护的安全性。进一步研究、开发3D-DSA的功能,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将有更大帮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DSA介入诊疗中铅屏风的设计及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1)
- [2].DSA仿真内镜成像在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诊治中的作用[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9(06)
- [3].4D-DSA在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治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03)
- [4].DSA下导丝引出法在困难性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内镜杂志 2020(05)
- [5].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16)
- [6].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X射线辐射源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 信息记录材料 2020(05)
- [7].研究分析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旋转DSA技术的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12)
- [8].DSA仿真内镜成像在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诊治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17)
- [9].DSA引导下微球囊压迫技术精准治疗三叉神经痛[J]. 口腔医学 2020(08)
- [10].DSA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诊疗中的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20)
- [11].探讨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学 2019(20)
- [12].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71)
- [13].术中DSA在颅内复杂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02)
- [14].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11)
- [15].某医院DSA机房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01)
- [16].DSA型受电弓的故障处理与维护[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08)
- [17].DSA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杂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微创医学 2017(02)
- [18].对脑梗死DSA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体会[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06)
- [19].某医院直线加速器和DSA应用项目辐射防护评价[J]. 环境与发展 2017(05)
- [20].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民康医学 2017(13)
- [21].旋转DSA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03)
- [22].DSA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 中外医疗 2017(24)
- [23].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28)
- [24].脑梗死患者中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DSA筛查标准探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05)
- [25].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DSA介入治疗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02)
- [26].探讨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22)
- [27].颈内动脉狭窄DSA手术的护理[J]. 中国农村卫生 2015(01)
- [28].应激性溃疡大出血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J]. 河北医学 2015(01)
- [29].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04)
- [30].DSA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07)
标签:颅内动脉瘤论文; 成像论文; 三维论文; 脑血管造影术论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论文; 放射摄影术论文; 介入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