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汉写作中主题句的对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范艺竹[1](2021)在《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层面母语负迁移现象实证研究》文中提出
李泓秀[2](2021)在《初中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研究 ——以石河子市S中学内初班为例》文中指出
陈磊[3](2020)在《初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英语愈发成为国际间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学习也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初中英语学习与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写作作为重要的学习方面之一,需要初中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重视。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象,其中母语负迁移现象是较为普遍的一方面。所谓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将自身母语的影响带入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的现象。母语迁移现象有正负两方面之分,当母语的语言规则与目标语一致时,母语语言规则会对目标语产生积极影响,即母语正迁移;反之,当母语语言规则与目标语不一致时,母语规则会对目标语产生消极影响,即母语负迁移(寮菲,1998)。母语负迁移会使学生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例如词汇使用问题(崔淑丽,温艳荣,2015;郭晓燕,2000)、句法构成问题(牛梦亚,2017;何琴,2004)、语篇结构问题(王文宇,王立非,2014;Amdt,1987)、写作思维与习惯问题(廖为应,2004;郎红琴,袁彩虹,2000)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被及时处理掉,不仅会影响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英语写作部分的发挥,也会逐步损耗掉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笔者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以Lado(1957)的对比分析理论、Corder(1971)的偏误分析理论、Selinker(1972)的中介语理论以及戴炜栋和束定芳(1994)的相关理论综述为指导,通过作文材料分析、问卷法、访谈法对吉林七中初三年级全体学生及在校英语教师展开调查,以期探讨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类别、原因和改善对策。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如下:(1)初中生英语写作中会出现哪些母语负迁移现象?(2)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原因有哪些?(3)针对改善母语负迁移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建议?本论文主要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笔者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结构三方面对本研究与论文进行整体介绍;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笔者将从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现状三个角度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进一步阐述;第三部分为研究过程与方法,根据所提出的研究问题,笔者利用作文材料分析的方法对吉林七中全体初三年级学生的两次考试——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中的作文试卷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校全体初三学生和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采用访谈法对相关学生和英语教师进行访谈,进而了解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第四部分为研究结果与讨论部分,笔者将对学生的作文试卷、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原因及改善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建议;第五部分为结论,笔者将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结论,对本研究进行反思并总结研究的局限性,进而根据研究局限性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吉林七中初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情况并不理想,写作中各种形式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如词汇负迁移、句法负迁移、语篇负迁移等现象频出,其原因也不尽相同。例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写作练习量不足、英语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不认真等原因都会造成母语负迁移现象。尽管初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类型多样、形成的原因复杂且不尽相同,但是通过学生与教师双方的努力仍可以总结出改善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相关建议以促进英语写作学习。
王瑛[4](2020)在《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训练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关语篇衔接的研究日趋增多和深入。同时将语篇衔接理论应用在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但是该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训练方面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在高中读后续写训练方面还仍有许多空白。而因读后续写良好的促学功效,我国考试部门已将它应用于高考英语卷中,导致提高学生读后续写能力成了亟待解决的需求。并且,语篇衔接在当下没有得到大部分的高中英语老师和高中生的重视,造成学生在语篇衔接能力上表现不佳。因此,怎样改变当前局面是在一线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处理的疑难。为此,本研究以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为理论依据,将从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1、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现状如何?2、语篇衔接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训练后是否能够促进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提高?3、语篇衔接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训练后是否能够促进学生语篇衔接能力的提高?此研究运用定量分析的问卷调查、实验法和对比法,以及定性分析的课堂观察,对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现状和将语篇衔接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训练中的对照实验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笔者采用定量分析的问卷调查,任意抽取笔者任教高中三个年级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定性分析中的课堂观察进行日常教学观察探究高中生的读后续写现状;然后,基于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并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尝试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训练中应用语篇衔接理论的教学方法,并使用定量分析中的实验法进行为期15周的对照实验;最后,使用定量分析中的对比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展示和说明。研究结果发现:首先,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现状不太乐观,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和语篇衔接能力相对不足,且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语篇衔接方面的学习不够重视。其次,将语篇衔接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训练后,虽然不能促进读后续写能力的显着提升,但学生读后续写作文的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再者,这种训练还能有效帮助高中生提高语篇衔接能力,使学生在语篇衔接手段使用上的一些弱项能得到改善,主要体现在词汇衔接、照应和连接方面。本次实证研究基于以上调查、实验及分析的结果,探索应用语篇衔接理论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训练中,意图遵循新高考改革方向为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提供如何提高学生读后续写能力和语篇衔接能力的相关建议,促进读后续写教学和语篇衔接教学的发展,推进高效课堂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
陈京娜[5](2020)在《语篇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作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学生表达意义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准确地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的能力,引导学生写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和内容完整的文章。但是目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强调遣词造句和语法使用的准确性和恰当性,忽略语篇的衔接性与连贯性,使学生作文存在条理不清晰、表达不连贯等问题。语篇衔接理论涵盖了系统的衔接机制,包括了及物性结构、语气结构、信息结构、主位结构、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是实现语篇内部连贯的重要条件。将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篇衔接意识、运用衔接策略的能力及写作水平。此类研究主要应用于高中和大学的写作课堂中,较少应用于初中阶段的教学。本研究将语篇衔接理论作为依据,选取厦门市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初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和四位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教育实验法),探究语篇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现状如何?(2)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宏观组织结构和微观组织结构构建有何影响?(3)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中能否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4)语篇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哪些具体实施策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关注作文中的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忽视语篇衔接,学生作文存在思路混乱和连贯性差等问题,写作总体水平不高。实验教学之后,实验班学生作文的宏观组织结构中,各段落主题之间、语篇内所有句子之间的信息流动合理,多数相关变量的分数与控制班有显着差异;微观组织结构中,实验班学生能较多并正确地使用形式衔接,相邻句子间的语义相关性也有所提高,多数相关变量的分数同样与控制班有显着差异。研究结果证明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作文的衔接性与连贯性有明显改善,写作成绩得到显着提高。最后,本研究针对整合阅读和写作、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发挥评价促学的作用、利用批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反馈等方面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期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彭程[6](2020)在《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英语写作,是高考英语试题中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是最高级的语言输出形式,也是最难掌握的一种题型。如今,国家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缺乏学习主动性与良好的写作习惯等,都导致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停滞不前。因此,如何改善英语写作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已成为目前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尝试研究并运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支架式教学便是其中很重要的理论之一。支架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主导,重视教学过程,本研究将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探讨该模式下的写作教学是否对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进而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写作教学及支架理论展开研究和探索,对支架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指导原则和指导步骤进行了诠释,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论文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笔者以自己所任教的两个高三班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在实验班中使用支架式英语写作教学,在对照班沿用传统的结果写作法。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写作测试、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运用实验前的数据分析了当前的学情,制定了教学目标并设计和展开教学,最后,通过实验前后的问卷和访谈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旨在论证支架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发现,支架式英语写作教学将困难的写作任务进行分解,以学生为课堂中心,鼓励学生沿着支架向上攀爬,独立探索,在写作中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提高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端正了写作态度。支架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充分利用支架的搭建和抽离,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和写作能力,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论证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最后,笔者总结了通过研究获得的一些教学启示,同时也为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些教学建议,希望本研究可以对当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尉迪[7](2020)在《基于内蒙古地区的高中生英语写作中谓语动词错误类型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但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仍然处于劣势。同时,对高中不同年级和不同写作水平学生的写作错误的研究和分析也非常有限。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及迁移理论,对高中英语写作中谓语动词错误的类型及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首先,本文依据错误分析理论的方法和步骤对内蒙古某高中高二学生的书面表达错误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笔者从内蒙古某高中高二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收集了119份作文进行分析,在收集到的作文中确定了392个语法错误。其中名词错误79个,占错误总数的20.14%;代词错误43个,占10.99%;动词错误占59.44%,共233个;其余9.43%是其他错误,总计37个。然后对错误进行标记、计数和计算,发现谓语动词错误的频率。排除42个非谓语动词错误,将191个谓语动词错误分为时态错误、语态错误、主谓一致错误、动词及物性错误、情态动词错误、省略/冗余错误。其中出现错误次数比较多的三类错误分别是:主谓一致错误54次,占28.27%;语态错误47次,占24.61%;省略/冗余错误,39次,占20.4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错误最多的动词错误,在这些动词错误中,谓语动词错误的频率最大,尤其是主谓一致错误。因此本研究致力于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谓语动词错误类型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其次,依据迁移理论对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谓语动词错误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两项活动都是为了发现谓语动词错误的频率、错误的原因和提高谓语动词使用能力的方法。学习者构建中介语主要采用五大手段即母语迁移、对目的语规则的概括过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以及教师的训练迁移。一方面,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出现的一些表达不地道、不正确的词、句,甚至谋篇布局的方式,表面上看似乎是语言水平和写作技巧的问题,实际上追根溯源是受到汉英两种不同的语言思维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高中英语书面表达和大学英语写作一样,还受其它许多因素如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认知能力和学习方法等的影响。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老师的训练也不容忽视,因为教师素养不够也是学生犯错的重要诱因。通过分析问卷和访谈结果,并参考作文语料分析,本研究发现三类错误原因:语际错误、语内错误,并为写作教学提出三个建议: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并实施适当的写作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综上,本研究从最基本的写作错误入手,运用错误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收集到的作文语料进行分析,探索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谓语动词的错误类型,依据迁移理论,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谓语动词错误成因进行分析,以期最终找出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谢晨[8](2020)在《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纵观英语学习的五个环节:听、说、读、写、译,其中听和读是语言输入,而说、译和写是语言输出,从应试的角度,就考查各环节的题型的失分率来看,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也是相对最困难,失分率最高的一环,也是最能够反映学生使用二语的思维、心理和问题的一环。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因为写作教学学时分配较少、批改评价耗时难度大、不够强调、重视英语写作教学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词汇、语法基础薄弱,缺乏英语写作练习方面的原因,但从问题的本质上说,汉语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汉语已经得心应手,而汉语思维也早已先入为主、根深蒂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它的学习和使用都势必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汉语和英语作为属于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势必会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掌握产生消极的影响,起到干扰和阻碍的作用,也就是负迁移。而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的研究还是相对比较缺乏的。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从母语负迁移理论的角度,对所选取的一个作为实验班,一个作为对照班的两个高职一年级的教学平行班各37人中随机抽取的15名高职学生写的四级真题作文进行语料分析,对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鉴别、描述和分类,并对这15名学生进行相关的访谈,明确哪些错误是因为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基于母语负迁移理论,使用错误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实施教学干预的实验班和进行正常教学的对照班按照入学考试的英语成绩将每个班分成的成绩较好组、成绩一般组和成绩较差组三个组进行前测和后测两次大学英语四级真题的作文样本进行语料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探究母语负迁移对高职学生写作方面的影响。各项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确实是受到了母语汉语负迁移的干扰,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错误,大部分是母语汉语负迁移的干扰阻碍作用造成的。对照班和实验班前后测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错误的统计数据表明语用错误和衔接与连贯错误在母语负迁移造成的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错误中占比突出;不论从错误数量的变化还是错词比的维度,都能得出实验班的整体干预效果较对照班明显,基于母语负迁移理论的教学干预方法、教学策略行之有效的结论。实验班成绩较好组,干预效果明显;成绩一般组,大体上干预效果明显;成绩较差组,整体干预效果不够明显。根据干预效果,提出的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合理可行的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路径是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英汉差异对比讲解以减少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干扰以及在英语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思维。
苏春霞[9](2019)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元话语标记使用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作为两国国家政府一年一度的重要发言,其语言有着权威、严谨、正式、规范、精炼的特点,在语言研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元话语标记在政府工作报告述职、宣传、赢得信赖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即对以上中美两国的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元话语标记的使用进行了对比研究。本研究仔细梳理了元话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阐释了基本话语、元语言、复句关系标记等和元话语的关系。以Hyland(2005)的“引导—互动”元话语分类模式为理论基础,对2009-2018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的元话语标记进行了考察,总结出了二者中元话语标记的分布情况和语言特点;对二者中元话语标记分布情况和语言特点的异同进行了分析,从语言类型、语言结构、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说明了产生这些不同点的原因;进一步对二者中高频元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中元话语标记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中元话语标记的分布情况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郭晓露[10](2019)在《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研究 ——以石河子市S中学内高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错误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研究错误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对二语习得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探究石河子市某高中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的现状及其原因,对于呈现现阶段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促进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错误分析理论和语言迁移理论为理论依据,以石河子市某高中3名英语教师、其所教授的106名高二学生及其英语月度考试作文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分析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以调查问卷、访谈提纲、Excel、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为研究工具,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现状围绕语篇衔接、语义连贯以及语篇整体结构等三方面展开讨论。具体问题如下:1.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类型特征及分布有哪些?2.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语料分析、问卷调查及访谈,本研究发现:1.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类型特征及分布主要表现在:(1)指称和连接是语篇衔接上亟待解决的问题;(2)会话部分冗杂多余、主次成分不清、逻辑顺序混乱等问题影响着语义的连贯流畅度;(3)文本的开始、发展到结尾,约82.1%的文本都没有遵循英语语篇整体结构的特点。2.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主要原因是:(1)汉语思维影响高中生英语写作的衔接、连贯和语篇结构;(2)语篇理论知识的输入不足;(3)语篇理论知识的输出不足。本文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例如,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英汉语言之间的异同,从讲解、练习以及评价入手,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进而让他们在英语写作上获得提升。具体方法是:1.通过英汉对比,进行语篇分析,讲解英语语篇知识;2.在对比讲解的基础上,加强输入,巩固英语语篇知识;3.认真选择教学评价,注意输出,引起学生重视。
二、英汉写作中主题句的对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汉写作中主题句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初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迁移 |
2.1.2 母语迁移 |
2.1.3 母语负迁移 |
2.2 母语负迁移的种类 |
2.3 母语负迁移的理论基础 |
2.3.1 对比分析理论 |
2.3.2 偏误分析理论 |
2.3.3 中介语理论 |
2.4 母语负迁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国外研究现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2.4.3 母语负迁移与国内英语写作情况的研究现状 |
第3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作文收集与分析 |
3.3.2 问卷调查 |
3.3.3 访谈 |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4章 研究结果及讨论 |
4.1 学生英语写作结果分析 |
4.1.1 词汇负迁移 |
4.1.2 句法负迁移 |
4.1.3 语篇负迁移 |
4.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2.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2.2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2.3 初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成因 |
4.2.3.1 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
4.2.3.2 英语教师方面的因素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4.3.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4.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4 改善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相关建议 |
4.4.1 学生学习建议 |
4.4.2 教师教学建议 |
第5章 研究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结论 |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学生作文 |
附录 B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C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D 学生访谈 |
附录 E 教师访谈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训练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语篇衔接理论相关研究 |
2.1.1 国外关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关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研究现状 |
2.2 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相关研究 |
2.2.1 国外关于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内关于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 |
2.3 语篇衔接理论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 |
2.3.1 国外语篇衔接理论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 |
2.3.2 国内语篇衔接理论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 |
2.4 理论基础 |
2.4.1 语篇 |
2.4.2 语篇衔接 |
2.5 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定量研究 |
3.3.2 定性研究 |
3.4 研究步骤 |
3.4.1 问卷调查 |
3.4.2 课堂观察 |
3.4.3 实验前测 |
3.4.4 教学实验 |
3.4.5 实验后测 |
3.4.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 结果与讨论 |
4.1 结果分析 |
4.1.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1.2 教学实验前后读后续写成绩分析 |
4.1.3 教学实验前后各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分析 |
4.2 讨论 |
4.2.1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现状 |
4.2.2 语篇衔接理论教学对读后续写能力的影响 |
4.2.3 语篇衔接理论教学对语篇衔接能力的影响 |
5. 结论 |
5.1 主要发现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学实验安排和个案教学设计 |
附录3 读后续写作文题 |
致谢 |
(5)语篇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 |
2.1.1 英语写作教学问题的探索 |
2.1.2 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的探索 |
2.2 语篇衔接理论的研究 |
2.2.1 语篇衔接理论的概念界定 |
2.2.2 国外语篇衔接理论的发展 |
2.2.3 国内语篇衔接理论的发展 |
2.3 语篇衔接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2.4 小结 |
第3章 语篇衔接机制 |
3.1 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 |
3.1.1 及物性结构 |
3.1.2 信息结构 |
3.1.3 主位结构 |
3.1.4 语气结构 |
3.2 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 |
3.2.1 指称 |
3.2.2 替代 |
3.2.3 省略 |
3.2.4 连接 |
3.2.5 词汇衔接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对象 |
4.4 研究方法 |
4.4.1 问卷调查法 |
4.4.2 访谈法 |
4.4.3 实验法 |
4.5 研究工具 |
4.5.1 问卷调查表 |
4.5.2 英语测试卷 |
4.5.3 批改网 |
4.5.4 SPSS24 |
4.5.5 Coh-Metrix3.0 |
第5章 语篇衔接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
5.1 实施策略 |
5.1.1 写作前感知语篇的衔接机制 |
5.1.2 写作中训练衔接机制运用的能力 |
5.1.3 写作后师生评改与反馈 |
5.2 课堂教学实践 |
第6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6.1 问卷数据分析 |
6.1.1 实验前问卷数据分析 |
6.1.2 实验后问卷数据分析 |
6.2 访谈数据分析 |
6.2.1 实验前访谈分析 |
6.2.2 实验后访谈分析 |
6.3 英语作文组织结构分析 |
6.3.1 实验前英语作文宏观组织结构分析 |
6.3.2 实验前英语作文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
6.3.3 实验后英语作文宏观组织结构分析 |
6.3.4 实验后英语作文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
6.4 英语写作成绩分析 |
6.4.1 实验前英语写作成绩分析 |
6.4.2 实验后英语写作成绩分析 |
6.4.3 实验前后英语写作成绩变化分析 |
第7章 结语 |
7.1 主要结论 |
7.2 建议与启示 |
7.3 研究局限与改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6)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概况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支架理论研究概况 |
2.2.1 国外支架理论研究综述 |
2.2.2 国内支架理论研究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理论 |
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3 支架理论 |
3.3.1 支架的定义 |
3.3.2 支架的种类 |
3.4 支架式英语写作 |
3.4.1 支架式教学的结构 |
3.4.2 支架式教学的指导原则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实验前测 |
4.3.2 实验后测 |
4.3.3 问卷调查 |
4.3.4 访谈 |
4.4 支架式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验 |
4.4.1 支架式教学流程设计 |
4.4.2 支架式高中英语教学实验案例 |
第5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5.1 实验前测和后测结果分析 |
5.2 实验前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2.1 实验前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2.2 实验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3 实验前后访谈结果分析 |
5.3.1 实验前的访谈 |
5.3.2 实验后的访谈提纲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语 |
6.1 主要发现 |
6.2 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建议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实验前、后的写作测试 |
附录二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标准 |
附录三 实验前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实验后调查问卷 |
附录五 实验前、后的访谈提纲 |
附录六 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作文的前后测成绩 |
致谢 |
(7)基于内蒙古地区的高中生英语写作中谓语动词错误类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背景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2.3 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错误分析理论 |
3.2 迁移理论 |
第4章 研究方法 |
4.1 研究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步骤 |
第5章 数据分析 |
5.1 作文语料分析 |
5.2 调查问卷的分析 |
5.3 访谈分析 |
第6章 高中英语写作谓语动词错误类型 |
6.1 高中英语写作谓语动词错误类型 |
6.1.1 主谓一致错误 |
6.1.2 语态错误 |
6.1.3 省略/冗余错误 |
6.1.4 时态错误 |
6.1.5 及物性错误 |
6.1.6 情态动词的错误 |
6.2 高中英语写作中谓语动词使用错误的原因 |
6.2.1 语际迁移 |
6.2.2 语内迁移 |
6.2.3 其他因素 |
6.3 有效应对措施 |
6.3.1 了解英汉差异,减少语际迁移错误 |
6.3.2 掌握基础知识,减少语内迁移错误 |
6.3.3 纠正学生学习惰性,改变不良写作习惯 |
6.3.4 加强写作过程训练,注重对学生写作的指导 |
6.3.5 区别对待写作错误,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7.2 本研究的启示 |
7.2.1 提高重视,摆正学生纠错态度 |
7.2.2 注重语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写好句子 |
7.2.3 开展有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活动 |
7.2.4 运用多种纠错方式,提高学生纠错能力 |
7.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写作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 |
致谢 |
(8)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结构 |
一.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 |
(一)文献综述 |
1.关于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迁移关系的研究综述 |
2.关于母语迁移与二语写作教学关系的研究综述 |
3.关于母语迁移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关系的研究综述 |
(二)核心概念 |
1.英语写作 |
2.二语习得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的关系 |
3.英语写作教学法 |
4.母语负迁移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材料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过程 |
1.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现状的测验研究 |
2.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成因的访谈研究 |
3.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抑制的干预实验研究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成因的访谈研究结果描述与分析 |
1.访谈结果描述 |
2.访谈结果分析 |
(二)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英语写作错误类型及实例分析 |
1.本体错误 |
2.词汇错误 |
3.句法错误 |
4.语篇错误 |
5.语用错误 |
(三)教学干预研究结果描述与分析 |
1.对照班实验班前后测英语写作词数变化描述与分析 |
2.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英语写作错误数据描述 |
3.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英语写作错误数据分析与结论 |
四.研究结论与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的路径 |
(一)研究结论 |
(二)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的路径 |
1.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英汉差异对比讲解以减少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干扰 |
2.在英语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思维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元话语标记使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理由 |
0.2 研究现状 |
0.2.1 元话语研究的分歧 |
0.2.2 元话语的相关研究 |
0.2.3 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研究 |
0.3 研究设计 |
0.3.1 研究对象 |
0.3.2 语料来源 |
0.3.3 研究方法 |
0.3.4 研究步骤 |
第1章 元话语的界定与分类 |
1.1 相关研究及其和元话语的关系 |
1.1.1 基本话语和元话语 |
1.1.2 话语标记和元话语 |
1.1.3 元语言和元话语 |
1.1.4 复句关系标记和元话语 |
1.2 本文对元话语的界定 |
1.3 元话语标记的分类 |
1.3.1 国外学者对元话语的分类 |
1.3.2 国内学者对元话语的分类 |
1.3.3 本文对元话语标记的分类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中元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 |
2.1 元话语标记的总体数据 |
2.1.1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
2.1.2 美国《国情咨文》 |
2.2 文本交互元话语标记 |
2.2.1 框架标记 |
2.2.2 过渡语 |
2.2.3 语码注释 |
2.2.4 证源标记 |
2.2.5 内指标记 |
2.3 人际互动元话语标记 |
2.3.1 介入标记 |
2.3.2 自称语 |
2.3.3 模糊语 |
2.3.4 增强语 |
2.3.5 态度标记 |
2.4 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元话语标记类别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中元话语标记分布情况对比分析 |
3.1 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中元话语标记分布的相同点及原因 |
3.2 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中元话语标记分布的不同点及原因 |
3.2.1 文本交互元话语标记 |
3.2.2 人际互动元话语标记 |
3.2.3 不同点的原因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中元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 |
4.1 介入标记的语用功能 |
4.1.1 招呼功能 |
4.1.2 建议功能 |
4.1.3 呼吁功能 |
4.1.4 距离拉近功能 |
4.1.5 致谢功能 |
4.1.6 请求功能 |
4.1.7 指令功能 |
4.2 自称语的语用功能 |
4.2.1 宣告功能 |
4.2.2 身份建构功能 |
4.3 框架标记的语用功能 |
4.3.1 谋篇布局功能 |
4.3.2 预示功能 |
4.3.3 话题开启功能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A |
参考文献 |
(一) 中文期刊论文 |
(二) 外文期刊论文 |
(三) 硕士学位论文 |
(四) 博士学位论文 |
(五) 中文专着 |
(六) 外文专着 |
致谢 |
(10)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研究 ——以石河子市S中学内高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内容 |
(一)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现状 |
(二)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原因 |
五、研究思路 |
六、核心概念界定 |
(一)新疆“内高班” |
(二)语篇错误 |
七、研究重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外语篇错误分析相关研究 |
二、国内语篇错误分析相关研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语篇分析理论 |
(一)语篇的衔接 |
(二)语篇的连贯 |
(三)语篇结构与思维模式 |
二、错误分析理论 |
三、语言迁移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一)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类型特征及分布有哪些?… |
(二)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语料分析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
(三)Excel统计软件 |
(四)SPSS统计软件 |
五、研究变量与统计 |
六、研究过程 |
(一)语言材料搜集及分析 |
(二)调查问卷派发及汇总 |
(三)访谈的转写及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类型特征及分布 |
(一)衔接手段错误 |
(二)语义连贯错误 |
(三)语篇结构错误 |
二、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的主要原因 |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二)教师访谈的结果 |
(三)学生访谈的结果 |
(四)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一)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类型特征及分布 |
(二)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主要原因 |
二、教学建议与启示 |
(一)通过英汉对比,进行语篇分析,讲解英语语篇知识 |
(二)对比讲解的基础上,加强输入,巩固英语语篇知识 |
(三)认真选择教学评价,注意输出,引起学生重视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四、英汉写作中主题句的对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层面母语负迁移现象实证研究[D]. 范艺竹. 石河子大学, 2021
- [2]初中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研究 ——以石河子市S中学内初班为例[D]. 李泓秀. 石河子大学, 2021
- [3]初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调查研究[D]. 陈磊. 北华大学, 2020(12)
- [4]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训练的实证研究[D]. 王瑛.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语篇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京娜. 集美大学, 2020(08)
- [6]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彭程. 西南大学, 2020(01)
- [7]基于内蒙古地区的高中生英语写作中谓语动词错误类型分析[D]. 尉迪. 西南大学, 2020(01)
- [8]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的干预研究[D]. 谢晨. 西南大学, 2020(01)
- [9]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元话语标记使用对比研究[D]. 苏春霞.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10]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研究 ——以石河子市S中学内高班为例[D]. 郭晓露. 石河子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