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沙克组论文-廖正凯

阿克沙克组论文-廖正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阿克沙克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博乐盆地,阿克沙克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特征

阿克沙克组论文文献综述

廖正凯[1](2018)在《博乐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地层对比与沉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博乐盆地石炭系地层发育丰富的泥页岩,具备了页岩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论文利用野外露头剖面和古生物等资料,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思想,对博乐盆地44条野外露头剖面进行了层序划分和地层对比研究,将博乐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划分为SQ_1与SQ_2两个叁级层序,其中SQ_1为阿克沙克组下亚组,SQ_2为阿克沙克组上亚组,从而建立博乐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地层格架。地层厚度总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西北向东南方向减薄的趋势。博乐盆地阿克沙克组具有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积的沉积特征,通过丰富的野外露头、古生物等资料对阿克沙克组进行沉积相分析,确定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主要发育叁角洲、碳酸盐岩台地、火山碎屑流、滨浅海4种沉积体系。阿克沙克组沉积期,博乐盆地位于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残余洋盆南缘,沉积物来源主要为北部塔城古陆与西南部伊宁古陆,在早石炭世早期(SQ_1),在短期的火山活动之后,博乐盆地内海域范围扩大,近乎全部被海水覆盖,在博乐市-精河县区域发育深水陆棚相沉积,在博参1井东侧发育火山碎屑流沉积,受塔城古陆物源的控制,在温泉-L3地区发育叁角洲前缘沉积,受伊宁古陆物源的控制,在赛里木湖-L3地区发育叁角洲前缘沉积。从早石炭世末期开始(SQ_2),区域上海水逐渐向西南方向逐渐退去,深水陆棚沉积范围变小。叁角洲前缘沉积区域扩大。整体上博乐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经历了2期海退的过程。综合古地理背景、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展布的综合研究,认为博乐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有利于泥页岩发育的沉积环境为深水陆棚相沉积,在双向物源的控制下,在博参1井-博乐市区域内发育灰黑色厚层泥岩,这为下一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21)

陈有炘,裴先治,赵军,王盟,关力伟[2](2019)在《西天山温泉地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部,是了解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过程的一个窗口.中国西天山温泉地区出露的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碎屑岩是西天山造山带早石炭世盆地演化和造山过程的重要物质记录.运用LA-MC-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阿克沙克组糜棱岩化砂岩中碎屑锆石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碎屑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介于428±5 Ma~331±4 Ma,表现出较宽的年龄谱,按照年龄及频率分布特征可以划分为3组:428 Ma、381~364 Ma和343~331 Ma.综合分析锆石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元素含量和区域地质资料,取得以下认识:(1)西天山温泉地区出露的阿克沙克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晚期,与其中的古生物化石时代一致;(2)阿克沙克组的物源为中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主要来源于下伏的大哈拉军山组,属于近源沉积,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许光,姜亭,郭望,陈高潮,史冀忠[3](2018)在《新疆伊宁盆地石炭系阿克沙克组烃源岩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纵向展布、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新疆伊宁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烃源岩特征。石炭系阿克沙克组烃源岩分布集中,厚度较大,阿克沙克剖面累计厚度达202.1m,总有机碳(TOC)含量平均为1.19%;干酪根类型为Ⅱ1型;镜质体反射率(Ro)平均为1.56%,表明干酪根演化进入高成熟阶段。综合评价认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伊宁盆地石炭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周利明[4](2015)在《伊宁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生物礁基本特征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露头观察,搜集大量沉积相标志,系统分析了伊宁地区的生物礁相,发现在伊宁地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中存在生物礁。生物礁形成于活动陆缘碳酸盐台地缓坡边缘,生物礁相由5个沉积韵律旋回组成,单体厚39 m,迭加总厚度大于176 m,平面规模大于3 km,内部相带发育齐全,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和生物碎屑泥灰岩,厚层块状构造,下部见纹层、变形纹层构造。单个礁体为浑圆形,沿走向成串珠状分布。造架生物主要为藻类、珊瑚、有孔虫等,粘结生物主要为藻类,附礁生物有海百合茎、角石、腕足类以及腹足类等。生物礁的发现对该区域岩相古地理的细化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为伊宁盆地的油气勘探开辟新的领域。(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5年06期)

瞿建华,余朝丰,李啸,丁靖,唐勇[5](2015)在《伊犁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白云岩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犁盆地是北疆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最发育的地区,分布范围及厚度均较大。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发现伊犁盆地白云岩分布广泛,纵向上主要发育于阿克沙克上亚组第二岩性段,平面上主要分布(但不限于)于台地边缘礁滩相范围。盆地南部相对较发育,其厚度、规模及延伸也远较北部大,与断裂或晚期侵入体关系密切。薄片观察发现白云岩多为粉—细晶结构,以细晶为主,块状构造,按粒级分主要为细晶白云岩。通过对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灰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的对比,发现3种岩石曲线形态很相似,表明白云岩和灰岩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根据δCe推测灰岩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而白云岩形成于相对氧化的环境。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白云岩的成因类型为热液白云岩。(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熊绍云,余朝丰,李玉文,黄羚[6](2011)在《伊犁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沉积特征及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犁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按岩性自下而上分为碎屑岩段、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段以及碳酸盐岩段,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室内分析,识别出6种沉积相、14种沉积亚相。碳酸盐沉积是伊犁石炭纪海相盆地重要沉积,发育有混积滨岸相、局限-开阔台地相、台盆相、台地边缘礁滩相、台地前缘斜坡-坡脚相。伊犁盆地早石炭世晚期沉积演化明显受构造活动、古地形、海平面升降、物源等影响,可分为3个阶段:①早期发育辫状河叁角洲相,沉积物主要来自北天山一带;②中期发育辫状河叁角洲相和混积滨岸相、开阔台地相、台盆相,靠近物源区的尼勒克水泥厂一带为辫状河叁角洲相和混积滨岸相,昭苏阿克沙克沟一带为混积滨岸相,科克苏峡谷一带为开阔台地相,切克台沟一带为台盆相;③晚期盆地处于拗陷阶段,陆源物质输入少,为典型台地碳酸盐沉积时期,沉积相在平面上呈向西敞开、向东收敛的带状分布,由于靠近物源,尼勒克水泥厂一带仍存在混积滨岸相。(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李永军,金朝,胡克亮,葛海影,李鸿[7](2010)在《西天山尼勒克北于赞一带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扇叁角洲相沉积的发现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于新疆伊犁盆地北缘尼勒克北于赞一带的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下部为砾岩、砂砾岩、岩屑砂岩,厚度大于345m,属扇叁角洲相;中部以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和鲕粒灰岩为主,夹钙泥质粉砂岩,富含早石炭世腕足、珊瑚、菊石、苔藓虫、层孔虫等多门类海相化石,厚182.97m,属滨海相浅滩亚相;上部为砾岩、含砾粗砂岩、岩屑砂岩等粗碎屑岩,厚度大于751m,海相腕足、珊瑚、菊石和陆相植物化石混生,属扇叁角洲相。此次新确立的叁角洲相建造与前人所述本组在伊宁地区均属浅海相沉积建造显着有别。结合区域资料证实,下石炭统在伊宁盆地南部为弧前深海半深海相沉积,在中部阿吾拉勒北坡为弧后浅海相沉积,而盆地北缘的于赞一带则为典型的扇叁角洲相沉积,这一新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伊宁盆地早石炭世古地理和古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方庆新,胡志军,李燕,鲁志品,胡敬涛[8](2010)在《温泉地区阿克沙克组基本层序研究及沉积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并以细碎屑岩为主,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通过对该套地层的基本层序调查,表明其在不同的发展演化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岩性、岩相特征,总体表现出缓慢沉积的特点。从下至上沉积环境由浅海陆棚—潮坪相—滨浅海相—叁角洲相发展演化,与区域上早石炭世晚期盆地的发展演化相一致。(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0年02期)

马文华[9](2009)在《伊犁地区石炭系阿克沙克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犁盆地处于准噶尔盆地的西侧、塔里木盆地以北,在晚古生代又是楚河-萨雷苏伊盆地的一部分,相邻的这些盆地在石炭系-二迭系地层中均已获得油气突破,而在与其石炭-二迭纪时期有着相似的地质背景的伊犁盆地却未获得工业油气流。在构造背景方面对伊犁地区石炭系也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裂谷环境和岛弧环境),所有这些不足之处都是源于对伊犁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的相对薄弱,构造环境的相对复杂。本文以大量野外实测剖面作为第一手资料,对伊犁地区周边造山带石炭系地层做了详细的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实测和室内研究,仔细划分了伊犁地区早石炭系阿克沙克组地层沉积相及其微相,并对其构造古地理特征、层序地层学特征、石油地质特征做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伊犁盆地石炭系构造环境为裂谷环境,整个阿克沙克组地层沉积相显示了海进的沉积模式。石油地质方面,伊犁地区石炭系烃源岩曾今经历过了多次成熟期,因为构造的影响使得油气大多未能聚集成藏,从而指导以后的勘探方向应集中在构造圈闭方面。(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胡志军,方庆新,李燕,鲁志品,徐胜利[10](2009)在《新疆温泉阿克沙克组层序及沉积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温泉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以细碎屑岩为主,含丰富动植物化石.通过对该套地层基本层序调查,划分出Ⅷ类副层序,建立了地层剖面结构.不同发展演化时期该区表现出不同的岩性、岩相特征,从下至上沉积环境由浅海陆棚→潮坪相→滨浅海相→叁角洲相发展演化,与区域早石炭世晚期盆地发展演化一致.(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09年02期)

阿克沙克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部,是了解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过程的一个窗口.中国西天山温泉地区出露的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碎屑岩是西天山造山带早石炭世盆地演化和造山过程的重要物质记录.运用LA-MC-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阿克沙克组糜棱岩化砂岩中碎屑锆石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碎屑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介于428±5 Ma~331±4 Ma,表现出较宽的年龄谱,按照年龄及频率分布特征可以划分为3组:428 Ma、381~364 Ma和343~331 Ma.综合分析锆石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元素含量和区域地质资料,取得以下认识:(1)西天山温泉地区出露的阿克沙克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晚期,与其中的古生物化石时代一致;(2)阿克沙克组的物源为中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主要来源于下伏的大哈拉军山组,属于近源沉积,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克沙克组论文参考文献

[1].廖正凯.博乐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地层对比与沉积特征研究[D].新疆大学.2018

[2].陈有炘,裴先治,赵军,王盟,关力伟.西天山温泉地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2019

[3].许光,姜亭,郭望,陈高潮,史冀忠.新疆伊宁盆地石炭系阿克沙克组烃源岩特征[J].地质通报.2018

[4].周利明.伊宁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生物礁基本特征及其意义[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

[5].瞿建华,余朝丰,李啸,丁靖,唐勇.伊犁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白云岩特征[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熊绍云,余朝丰,李玉文,黄羚.伊犁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沉积特征及演化[J].石油学报.2011

[7].李永军,金朝,胡克亮,葛海影,李鸿.西天山尼勒克北于赞一带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扇叁角洲相沉积的发现及意义[J].地质学报.2010

[8].方庆新,胡志军,李燕,鲁志品,胡敬涛.温泉地区阿克沙克组基本层序研究及沉积环境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0

[9].马文华.伊犁地区石炭系阿克沙克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分析[D].西北大学.2009

[10].胡志军,方庆新,李燕,鲁志品,徐胜利.新疆温泉阿克沙克组层序及沉积环境分析[J].新疆地质.2009

标签:;  ;  ;  ;  

阿克沙克组论文-廖正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