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和文本解读 ——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阐释

文本和文本解读 ——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阐释

论文摘要

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阅读教学作了全新的解释和定位:“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回顾和反思语文阅读教学史的基础上,本论文选取文本这一视角,将文艺理论转向与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联系起来,努力建构一种读者与文本视野相融合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基于此,从学理上对“文本”的考察就成为本论文的认知背景和逻辑起点,而对阅读教学具体运行机制的探讨,则是本论文追求的最终目的。语文阅读教学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其间所积累的经验与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尚存的问题更不容忽视。纵观几千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史,意识形态当道现象,语言学理性肢解现象,超越文本、任意解读现象此起彼伏。透过此种种表象,笔者将其归纳为文本解读层面的自我放逐倾向。文本,未经读者阅读时的作品的存在形式。由于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占主要地位,因而,本文的探讨对象也主要围绕文学文本展开。文学文本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系统,主要包括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和文学意蕴层三大层次。文本解读指读者对文学文本的阅读、理解与解释活动。伴随文本解读活动的产生、发展,西方文艺理论界从不同的目的与取向着手,指向了不同的解读对象,故而涌现出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三大解读理论。在文本和文本解读理论指引下,语文阅读观也经历了由传统的文本阅读观向“视野融合”的文本阅读观的嬗变。“视野融合”的文本阅读观,即文本意义生成于读者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的彼此碰撞、沟通中。在此阅读观的指导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即文本意义的生成。文本意义是文本视界和读者视界两种视界交融的第三生成物,这一观点把意义的生成置于文本历史时间和读者历史时间两种动态的历史时间流程中,使意义随着历史时间的流动而向着理论上的无限可能性生成。而文本意义的生成则取决于作者、文本、语境、读者四要素彼此间的相互融合;这一相互融合过程在文本中通过召唤性结构得以运行,不确定性和空白是召唤性的本真内涵。文本从语音语调层到思想感情层的各个层次都具有不确定性和空白,它们之间的叠加和联系是文本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的运行机制。文本视界和读者视界交融生成意义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对话”过程,因而,“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便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话是人的本体存在方式,也是阅读意义的生成因子。对话式阅读教学在主体间的非线性互动中实现了交互主体的地位平等,进而促生创造性的对话结果。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流程为:在与文本对话中体验,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交流,在与自我对话中反思,最终促进师生特别是学生的自我生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 1.1.1 论文的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
  • 1.1.2 选题植根于文艺理论,紧扣新课改精神
  • 1.2 理论研究现状
  • 1.2.1 关于“文本”文艺理论层面的研究
  • 1.2.2 文本解读层面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3.1 历史研究
  • 1.3.2 理论研究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2章 语文阅读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 2.1 建国前的语文阅读教学
  • 2.1.1 独立设科前的语文阅读教学
  • 2.1.2 独立设科后至建国前的语文阅读教学
  • 2.2 建国后的语文阅读教学
  • 2.2.1 建国后至新课改前的语文阅读教学
  • 2.2.2 新课改后的语文阅读教学
  • 第3章 文本解读: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 3.1 文本的概念及层次结构
  • 3.1.1 文本的概念
  • 3.1.2 文本的层次结构
  • 3.2 文本解读和文本解读理论
  • 3.2.1 文本解读
  • 3.2.2 文本解读理论
  • 3.3 文本阅读观的嬗变
  • 3.3.1 传统的文本阅读观
  • 3.3.2 “视野融合”的文本阅读观
  • 第4章 文本意义的生成:语文阅读教学旨趣
  • 4.1 文本意义的内涵
  • 4.2 文本意义生成的基本要素
  • 4.2.1 作者赋予的意义
  • 4.2.2 文本呈现的意义
  • 4.2.3 语境影响意义解读
  • 4.2.4 接受者的创造性解读
  • 4.3 文本意义的运行机制
  • 4.3.1 召唤结构的内涵
  • 4.3.2 不确定性和空白的运行机制
  • 第5章 对话文本:语文阅读教学机制
  • 5.1 对话与文本意义生成
  • 5.1.1 对话:人的本体存在方式
  • 5.1.2 对话:阅读意义生成的因子
  • 5.2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涵义
  • 5.2.1 迈向对话的教学交往关系
  • 5.2.2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含义
  • 5.3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特征
  • 5.3.1 交互主体地位平等
  • 5.3.2 主体间的非线性互动
  • 5.3.3 对话结果的创生性
  • 5.4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 5.4.1 体验:师生异时性文本预读
  • 5.4.2 交流:师生、生生共时性文本续读
  • 5.4.3 反思:师生异时、异效性文本改写
  • 第6章 教学实录及评析
  • 6.1 李商隐《隋宫》实录
  • 6.2 实录评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華簡文本復原——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一、二輯為例[J]. 出土文献 2012(00)
    • [2].召唤、整合与摧毁:群体传播时代网络叙述的副文本[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11)
    • [3].古义、真义与大义:以诠释范式为中心看中国古代思想文本的意义生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4].广义文本情感分析综述[J]. 计算机应用 2019(S2)
    • [5].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要聚合与实用[J]. 语文建设 2020(03)
    • [6].论文本的物质性[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1)
    • [7].基于深度学习的学术文本段落结构功能识别研究[J]. 情报科学 2020(03)
    • [8].Word2vec-CNN-Bilstm短文本情感分类[J]. 福建电脑 2020(01)
    • [9].文本的时空呈现——高校写作教学改革思考之二[J]. 写作 2020(01)
    • [10].语体视角下语篇副文本系统的配置及耦合互文路径差异[J]. 当代修辞学 2020(03)
    • [11].重审“作者已死”:论作为“伴随文本”的作者与作品[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2].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文本-类文本共生叙事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6)
    • [13].金融学文本大数据挖掘方法与研究进展[J]. 经济学动态 2020(04)
    • [14].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场景文本检测与识别综述[J]. 软件学报 2020(05)
    • [15].多文本融合下的深度翻译研究[J]. 中国科技翻译 2020(02)
    • [16].伊瑟尔“召唤结构”理论下文学文本审美潜能再创造[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17].全文本视角下文艺类图书出版的意义生成[J]. 出版科学 2020(03)
    • [18].《阿Q正传》译入译出文本的风格计量学对比[J]. 外语研究 2020(03)
    • [19].广义叙述学视域下电子游戏的三种文本初探——以《王者荣耀》为例[J]. 科技传播 2020(12)
    • [20].面向文本的结构——内容联合表示学习模型[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20(S1)
    • [21].明清教材“孝”文本的传播逻辑[J]. 出版广角 2020(15)
    • [22].新型主流媒体的文本互动研究[J]. 传播与版权 2020(07)
    • [23].试论伴随文本对特稿收受与解释的影响——基于《人物》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8)
    • [24].塞科“经济正常化”文本四问[J]. 世界知识 2020(20)
    • [25].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味道[J]. 文学教育(上) 2019(02)
    • [26].教师培养政策的政策文本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8)
    • [27].浅析手机取证中的文本分类[J]. 科技与创新 2019(22)
    • [28].住建部、工商总局联合修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22)
    • [29].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已废止,10月1日已执行2017版[J]. 建筑设计管理 2017(12)
    • [30].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文本传播解读[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16)

    标签:;  ;  ;  ;  

    文本和文本解读 ——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