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盆地中部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

阜新盆地中部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

论文题目: 阜新盆地中部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朱志敏

导师: 崔洪庆

关键词: 阜新盆地,煤层气,气源岩,储集,保存,通道

文献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综合应用煤层气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煤化学、地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利用钻井、测井、地质录井、岩芯分析、生产以及各项实验分析等方面资料,对研究区阜新盆地中部的区域地质概况、烃源岩的生气特性、储集层的储气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了研究区煤层气的保存条件,从而得出阜新盆地中部煤层气地质特征:煤分层多,煤层厚,煤级中等,岩浆侵入导致煤的生气能力和煤中气体运移通道性能提高;煤储层低孔低渗,含气量不高,但是割理发育良好,连通性好;褶皱对煤层气藏的形成非常有利,尤其是王营~刘家向斜的向斜控气作用明显。通过盆地刘家区煤层气的商业开发和利用,验证以上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盆地煤层气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1 绪言

1.1 研究现状

1.1.1 世界煤层气开发历史与现状

1.1.2 中国煤层气开发历史与现状

1.1.3 研究区煤层气开发历史与现状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

2 区域地质特征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和交通

2.1.2 地势和气象

2.2 地层

2.3 构造

2.3.1 褶皱

2.3.2 断裂

2.3.3 构造演化史和含煤岩系沉积环境

2.4 岩浆活动

2.4.1 辉绿岩产状

2.4.2 辉绿岩体与变质关系

2.5 水文地质

2.5.1 含水层

2.5.2 隔水层

3 气源岩特征

3.1 煤层和煤质

3.1 1 煤层

3.1.1.1 阜新组

3.1.1.2 沙海组

3.1.2 煤质

3.1.2.1 刘家~王营子区(阜新组)

3.1.2.2 东梁区(沙海组)

3.1.2.3 艾友区(沙海组)

3.2 煤化作用和煤层气的生成

3.2.1 生物成因气

3.2.2 热成因气

3.3 岩浆活动的二次生气潜力

4 煤储层特征

4.1 物性特征

4.1.1 孔隙和裂隙

4.1.1.1 孔隙及孔隙性

4.1.1.2 裂隙及渗透性

4.1.2 储层压力

4.2 吸附性

4.2.1 等温吸附

4.2.2 等温吸附的数学模型

4.2.3 煤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

4.3 含气性

4.3.1 含气量的构成及表达基准

4.3.2 含气量控制因素

4.3.3 含气量的测定

4.3.3.1 解吸测定法

4.3.3.2 间接法

4.4.4 煤层气组分

5 煤层气的保存条件

5.1 盖层

5.1.1 盖层的封存机理

5.1.2 盖层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5.2 水文地质条件

5.2.1 侵占作用

5.2.2 封闭作用

5.2.3 运移作用

5.2.4 封堵作用

5.3 构造条件

5.3.1 构造升降运动对煤层气保存的影响

5.3.2 褶皱对煤层气保存的影响

5.3.3 断裂对煤层气保存的影响

5.4 岩浆岩

5.4.1 成气作用

5.4.2 储运作用

5.4.3 圈闭作用

6 开发选取评价及实际验证

6.1 王营~刘家区

6.2 东梁区

6.3 艾友区

6.4 商业化开采经验

7 结论和建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活动

致谢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5-09

参考文献

  • [1].基于硫化物—硫酸盐循环的含氧煤层气的脱氧研究[D]. 张艳.太原理工大学2009
  • [2].考虑深部影响的煤层气渗流数值模拟研究[D]. 肖晓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
  • [3].长治煤层气项目部沟通管理研究[D]. 刘江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
  • [4].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安组煤层气解吸特征研究[D]. 王晨.西安科技大学2013
  • [5].峰峰矿区东部2~#煤煤层气成藏特征研究[D]. 赵志义.河北工程大学2012
  • [6].郑庄区块煤层气富集规律研究[D]. 谭青松.长江大学2013
  • [7].煤层气渗流过程中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D]. 徐剑良.西南石油学院2003
  • [8].低浓度煤层气液相催化氧化反应研究[D]. 雷鹏.西北大学2011
  • [9].黑龙江东部地区煤层气成藏的构造条件与有利区评价研究[D]. 邵陶阳.浙江大学2015
  • [10].撬装式煤层气液化技术研究[D]. 韩丁.天津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中国西北低煤阶煤层气成藏地质特征研究[D]. 叶欣.成都理工大学2007
  • [2].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研究[D]. 付玉.西南石油学院2004
  • [3].考虑深部影响的煤层气渗流数值模拟研究[D]. 肖晓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
  • [4].基于GIS的华北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D]. 姚艳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5].煤层气储层流体异常压力成因机理研究[D]. 吴永平.成都理工大学2005
  • [6].煤层气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D]. 郑军.成都理工大学2006
  • [7].影响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构造条件研究[D]. 王红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 [8].煤层气渗流过程中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D]. 徐剑良.西南石油学院2003
  • [9].山西省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地质研究[D]. 杨遂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 [10].新集矿区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块评价与优选方法探讨[D]. 雷崇利.西北大学2004

标签:;  ;  ;  ;  ;  ;  

阜新盆地中部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