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豆科木蓝属多种植物的根,在我国陕西、河南、湖北、山西、安徽等省用作山豆根,俗称“木蓝山豆根”。本文对木蓝山豆根的主要来源植物之一——豆科木蓝属植物苏木蓝Indigofera carlesii Craib(Leguminosae)的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运用溶剂萃取、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从苏木蓝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及IR、FAB-MS、1HNMR、13CNMR、DEPT、1H-1HCOSY、HSQC、HMBC等波谱技术分析,并与标准品对照,完全鉴定了其中9个的化学结构,另外两个化合物的结构在进一步鉴定中。分别为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ICE-C1)、coronarian即2,6-二-氧-[3-硝基丙酰基]–α-D-葡萄吡喃糖(2,6-di-O-[3-nitropropanoyl]-α-D-glucopyranose,ICE-C5)、corollin即2,3,6–三–氧–[3-硝基丙酰基]–α–D–葡萄吡喃糖(2,3,6-tri-O-[3-nitropropanoyl]-α-D-glucopyranose,ICE-C2)、羽扇豆醇( lupeol, ICE-C4)、白桦脂酸( betulinic acid, ICE-C3)、β–谷甾醇(β–sitosterol,ICP-1)、胡萝卜苷(daucosterol,ICE-C6a)、豆甾醇–3-O–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glucopyranose,ICE-C6b)、琥珀酸(succinicacid,ICE-C7)。其中,化合物ICE-C1、ICE-C1、ICE-C4、ICE-C5为首次从苏木蓝中分离得到,化合物ICE-C3、ICP-1、ICE-C6a、ICE-C6b、ICE-C7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ICE-C1、ICE-C2、ICE-C5为引起木蓝山豆根毒性的主要成分。本文还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豆科木蓝属植物的药用资源、名称、部分产地及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对木蓝属植物的特征成分吡喃葡萄糖的3-硝基丙酰基取代物的结构特征、波谱规律、理化特征及来源植物和昆虫进行了详尽的总结。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木蓝属11份热带绿肥营养元素含量及品质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3)
- [2].湖北省豆科一个新纪录种——花木蓝[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4)
- [3].苏木蓝和花木蓝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09(03)
- [4].马棘根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20)
- [5].七种木蓝属植物的染色体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 2011(04)
- [6].优质饲用青饲料——马棘[J]. 上海农业科技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