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塑性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6000系铝合金,大塑性变形,时效,微观结构
大塑性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章勇,刘满平,秦希,陈健,王圣楠[1](2019)在《大塑性变形6000系时效铝合金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塑性变形(SPD)技术结合时效处理制备具有优良性能的超细晶/纳米晶6000系Al-Mg-Si-(Cu)铝合金材料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利用透射电镜(TEM)、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ADF-STEM)等表征手段在大塑性变形6000系时效铝合金微观结构表征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高性能大塑性变形Al-Mg-Si-(Cu)时效铝合金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袁婷,江静华,王莉莎,马爱斌[2](2019)在《大塑性变形制备超细晶铝锂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大塑性变形工艺制备超细晶铝锂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力学性能,分析了大塑性变形过程中铝锂合金的组织演变及其影响因素。铝锂合金的强化机制主要是基于析出强化,结合大塑性变形得到的超细晶粒组织可以显着提高强度和塑性,并得到优异的超塑性。表明大塑性变形加工铝锂合金,尤其是等通道挤压制备的超细晶铝镁锂合金在超塑性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万雯,简发萍[3](2018)在《高压扭转大塑性变形对Al-Zn-Mg-Cu-Mn铝合金组织和织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高径比的Al-Zn-Mg-Cu-Mn铝合金试样进行了高压扭转大塑性变形,并应用X射线衍射(XRD)与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了合金大塑性变形时的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在高压扭转大塑性变形后,Mg Zn2相进入到Al基中,初始组织在高压扭转剪切变形下发生拉长并细化。随着合金高径比的降低,其受到的扭转剪切效果不断上升。在高径比等于0.25时,小角度晶界的最大比例为0.522。合金(220)晶面具有最强的衍射峰,(111)晶面衍射峰比初始合金试样的衍射峰值更强。最大极密度值随高径比的降低而减小。(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11期)
周谊军[4](2018)在《0.08C-18Cr-0.5Ti渗氮耐蚀钢大塑性变形和退火后的组织和相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借助于高压扭转(HPT)技术,引起高温渗氮预硬化0.08C-18Cr-0.5Ti钢大塑性变形(SPD)及随后退火对其显微组织和相变的影响。HPT技术使该材料获得平均晶粒尺寸为55nm的纳米结构并使部分Cr_(2)N颗粒溶解。渗氮钢经HPT变形后(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8-05-08)
雷若姗,陈广润,徐时清,王焕平,汪明朴[5](2017)在《大塑性变形工艺制备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合金在大塑性变形过程中能够形成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粗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独特性能。近年来,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机制及其热稳定性已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综述了大塑性变形工艺(如机械合金化法、高压扭转法等)制备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研究概况,着重讨论分析了大塑性变形诱导纳米晶形成和固溶度扩展的几种机制及其局限性,简要介绍了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热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分析和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21期)
梁博,王庆娟,周晓,周滢,芮星[6](2017)在《大塑性变形制备超细晶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大塑性变形法制备超细晶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等通道角挤压和高压扭转法两种主要的变形工艺,探讨了超细晶的晶粒细化原理,分析了大塑性变形加工对材料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展望了利用大塑性变形技术制备超细晶结构金属材料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7年08期)
[7](2017)在《连续大塑性变形中压剪复合应变路径的变化与实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缩-剪切(简称压剪)复合变形是大塑性变形(SPD)工艺的一种。通过剪切变形有效细化组织(超细晶乃至纳米晶),制备高性能金属材料。目前常用的压剪工艺如高压扭转(HPT)、等通道挤压(ECAP)、旋转模挤压(TE)等均存在成形载荷大、制备样品尺寸有限、变形均匀性较差、难以连续生产和调(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江家威[8](2017)在《大塑性变形(SPD)超细晶6013铝合金后时效特性及其微观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交通、电子信息等行业对于铝合金材料的需求呈上升的趋势。其中,汽车轻量化是铝合金在工业生产上最为广泛的应用。另外,研究高强度高韧性的铝合金新材料,以满足航空航天、兵器等军事工业的需要也是铝合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塑性变形(SPD)技术中的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ECAP)可以有效地制备超细晶材料,进而显着地提高6000系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被认为是制备块状超细晶材料极具前景的方法。但是仅通过SPD技术并不能完全发挥6000系铝合金的强化潜力,因此,将SPD技术与时效处理相结合,进一步研究ECAP后时效处理对6000系铝合金性能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6013(Al-Mg-Si-Cu)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室温ECAP道次的试样进行后时效处理,并选用显微硬度实验、拉伸实验和电导率实验来表征其性能。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6013铝合金经ECAP后时效处理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探讨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其强韧化机制变化作出预测。所得结果总结如下:(1)DSC分析表明,室温一道次ECAP试样在110℃下进行后时效时,析出相主要为GP区,在191℃下时效时,有β″相出现。室温二道次试样在两种温度下进行后时效时,析出相主要为大量的GP区和少量的β″相,室温叁道次试样在两种温度的后时效过程中,析出相主要为大量的GP区和β″相以及少量的β′相。(2)XRD实验结果证实,ECAP道次的增加提高了材料在后时效过程中析出相出现的速度和数量。同道次条件下,后时效温度的提高会加速析出相出现的产生。同时效时间条件下,随ECAP道次的增加,同道次材料在不同时效温度下晶粒尺寸差距逐渐降低。高温时效在加速应变降低的同时也在加剧应变降低的程度。(3)在同道次ECAP试样的后时效处理过程中,在时效初期,高温后时效处理总是比低温后时效处理更快地使材料的晶粒粗化,位错密度降低。从总体时效过程来看,高温时效会使材料的位错密度显着低于低温时效材料的位错密度。随着ECAP道次的增加,位错密度降低的速率也在加快。在ECAP后的材料中,位错比晶粒尺寸对温度的敏感性更高。(4)由TEM分析可知,经ECAP处理后,材料中晶粒明显细化,且分布并不均匀。ECAP后时效处理,材料中存在层错及位错胞结构。短时低温/高温时效并不能使位错结构大量消失。(5)6013铝合金经时效处理后,内部存在β″相、L相和Q′相,占据主导地位的为β″相。ECAP后时效试样中,析出相和位错的交互作用一直存在,且对材料的强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6)由显微硬度实验可知室温一、二、叁道次ECAP试样后时效峰值条件分别为110℃下30 min、10 min、1 min,峰值硬度分别为169.5 HV、176.4HV、175.7 HV。室温二道次ECAP试样后时效处理得到的硬度最高,较原始态提高了8.9 HV。材料变形程度的加深可以缩短材料达到峰值硬度的时间。(7)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后时效处理导致材料的塑韧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以室温二道次ECAP试样在110℃下时效1 min时伸长率为最,高达37.4%。二道次材料的塑韧性普遍高于一道次材料的塑韧性,晶粒尺寸对于超细晶材料的塑韧性影响更大。(8)导电率实验结果显示,当室温二道次试样在191℃下时效2 h时导电率最高,为41.8%IACS,较原始态提高了11.7%IACS。对于由大塑性变形获得的超细晶材料而言,在时效初期,材料内部的高密度位错和晶格畸变会引发析出相的快速出现,导致材料的导电率出现阶段性降低。总体而言,随时效温度提高和时效时间延长,材料的导电率呈上升趋势。(9)随着ECAP道次的增加,位错强化在提高材料强度、硬度上的作用越加明显,室温二道次ECAP试样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518 MPa。在整个时效过程中,析出相强化对强度的提高则逐渐不足以弥补细晶强化和位错强化的缺失。(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01)
徐海潮[9](2017)在《硅颗粒对大塑性变形下铝硅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硅颗粒数密度和尺寸大小对铝合金动态再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针对共晶Al-Si二元合金设计了叁种不同硅颗粒状态的样品(1#、2#和3#,其Si颗粒数密度依次降低而尺寸依次增大),分别进行等温热压缩、热挤压和等通道转角挤压(EACP)叁种塑性变形实验。应用真应力-真应变流变应力曲线分析等温热压缩流变行为,构建了本构方程,绘制了热加工图以确定最佳加工区域;通过OM、SEM-EBSD组织观察和常温拉伸试验,考察了叁种硅颗粒状态对热挤压和EACP后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叁种不同硅颗粒状态铝硅合金在实验范围内等温热压缩变形时都存在明显的稳态流变特征,它们的高温流变行为是受热激活控制的,可以用包含Z参数的双曲正弦函数来描述。合金中硅颗粒状态影响着样品的高温流变抗力与变形激活能。1#样品的稳态流变抗力最大,3#样品次之,2#样品最小。1#、2#和3#样品的稳态形变激活能依次增大。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绘制的热加工图表明Si颗粒状态对最大能量消散系数和流变失稳区产生了重要影响。1#样品的最大能量消散系数值最大,峰值处为合金的流变失稳区;2#羊品的流变失稳区随着应变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失稳区内的能量消耗系数比较低;3#样品的最大能量消耗值和流变失稳区在不同应变量上的加工图的变化最大。Si颗粒状态对等温热压缩、热挤压和高温等通道转角挤压叁种变形过程中组织演变有着明显的影响。Si颗粒数密度越高即间距越小、颗粒尺寸越小,再结晶成熟度越高,表现为平均位相差越大、大角度晶界分数越高,与此同时晶粒的平均尺寸增大,说明Si颗粒越细密,越能促进基体的动态再结晶。Si颗粒状态对热变形后组织织构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等温压缩模拟和热挤压过程中叁种样品的织构都从再结晶织构向中间过渡织构到形变织构转变,但在ECAP变形后的织构主要是形变织构。热挤压后1#、2#和3#样品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都高于20%。450℃下ECAP变形使样品的抗拉强度下降,但伸长率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但Si颗粒状态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31)
毛智南[10](2017)在《大塑性变形的异种形状记忆合金扩散连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拥有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性能,所以在许多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领域。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开发新型的形状记忆合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本论文提出了异种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扩散连接的新思想,并且通过大塑性变形实现异种形状记忆合金连接界面的纳米晶化和非晶化,以便有利于界面的扩散连接。因此本论文以固溶处理状态的镍钛铌和镍钛铜形状记忆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压缩力学实验、局部包套压缩技术、热处理技术、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和固体扩散连接技术,研究了固溶处理状态镍钛铌和镍钛铜形状记忆合金局部包套大塑性变形纳米晶化及非晶化机制,揭示了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热处理晶化机制,获得了晶化后的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的力学性能,最终探索了经历大塑性变形的镍钛铌和镍钛铜异种形状记忆合金扩散连接行为。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如下。对热轧状态的镍钛铌和镍钛铜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固溶处理,即在850℃保温2h。对固溶状态的镍钛铌和镍钛铜形状记忆合金进行XRD分析、SEM和TEM观察,结果发现镍钛铜形状记忆合金为完全的板条马氏体状态,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由镍钛(B2奥氏体)和β-Nb相组成。对固溶处理后的镍钛铌和镍钛铜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局部包套压缩实验。当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经历25%局部包套压缩时,可以发现合金中存在少量的纳米晶相。当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经历50%局部包套压缩时,可以发现纳米晶和非晶相共存。当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经历75%局部包套压缩时,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已经严重的非晶化。当镍钛铜形状记忆合金经历50%局部包套压缩时,发生明显的非晶化和纳米晶化,并且局部还有板条状的马氏体存在。对75%包套压缩大塑性变形的固溶处理后的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分别在300℃、400℃、500℃和600℃进行热处理晶化2h。TEM观察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增加晶粒尺寸也随之增加。在300℃热处理晶化条件下,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非晶相占主导,局部存在纳米晶相。在400℃热处理晶化条件下,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中发生严重的纳米晶化,几乎全部为纳米晶相。在500℃热处理晶化条件下,晶粒尺寸明显增大,主体为粗晶相,但仍存在少量纳米晶相。在600℃热处理晶化条件下,晶粒尺寸进一步增大,无纳米晶相。对晶化后的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压缩实验,得到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300℃热处理晶化条件下,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瞬间室温断裂,没有发生塑性变形。在400℃热处理晶化条件下,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的屈服强度最高。在500℃热处理晶化条件下,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的屈服强度降低,但高于原始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的屈服强度,而且塑性也较好。在600℃热处理晶化条件下,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的屈服强度进一步降低,但仍高于原始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的屈服强度,塑性也较好。对于遭受50%局部包套压缩的的镍钛铌和镍钛铜形状记忆合金在连接温度为670℃、连接压力为5MPa和不同保温时间条件下进行了扩散连接,结果表明:在保温时间为0.5h条件下,非晶及纳米晶界面的镍钛铌和镍钛铜形状记忆合金没有实现连接;在保温时间为1h条件下,非晶及纳米晶界面的镍钛铌和镍钛铜形状记忆合金实现连接,在保温时间为1.5h条件下,非晶及纳米晶界面的镍钛铌和镍钛铜形状记忆合金同样实现连接。尤其重要的是,随着保温时间增加,元素扩散的距离增长,含量增多,界面的连接质量越高,界面附近的显微硬度越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05-01)
大塑性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大塑性变形工艺制备超细晶铝锂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力学性能,分析了大塑性变形过程中铝锂合金的组织演变及其影响因素。铝锂合金的强化机制主要是基于析出强化,结合大塑性变形得到的超细晶粒组织可以显着提高强度和塑性,并得到优异的超塑性。表明大塑性变形加工铝锂合金,尤其是等通道挤压制备的超细晶铝镁锂合金在超塑性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塑性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章勇,刘满平,秦希,陈健,王圣楠.大塑性变形6000系时效铝合金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2].袁婷,江静华,王莉莎,马爱斌.大塑性变形制备超细晶铝锂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3].万雯,简发萍.高压扭转大塑性变形对Al-Zn-Mg-Cu-Mn铝合金组织和织构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8
[4].周谊军.0.08C-18Cr-0.5Ti渗氮耐蚀钢大塑性变形和退火后的组织和相变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8
[5].雷若姗,陈广润,徐时清,王焕平,汪明朴.大塑性变形工艺制备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7
[6].梁博,王庆娟,周晓,周滢,芮星.大塑性变形制备超细晶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7
[7]..连续大塑性变形中压剪复合应变路径的变化与实现方法[J].精密成形工程.2017
[8].江家威.大塑性变形(SPD)超细晶6013铝合金后时效特性及其微观结构表征[D].江苏大学.2017
[9].徐海潮.硅颗粒对大塑性变形下铝硅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7
[10].毛智南.大塑性变形的异种形状记忆合金扩散连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