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乐府古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乐府古题要解》,《炙毂子》,《绀珠集》,《崇文总目》
乐府古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伟[1](2018)在《今本《乐府古题要解》与吴兢原本关系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乐府古题要解》在《炙毂子》和《绀珠集》中保存了两个节本,并在《崇文总目》的着录中,透露出一些早期的版本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乐府古题要解》今本与两个节本之间的差异,并对照《崇文总目》的着录情况和宋代《太平御览》等书的引用情况,对《乐府古题要解》今本的性质、与吴兢原本的关系,以及《乐府古题要解》早期版本可能具有的一些面貌,做出了若干推断。(本文来源于《中国诗歌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许珂[2](2017)在《汉唐五大乐府古题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是自汉代成立乐府机构以来,收录乐府作品最广最全的文学总集之一,其在乐府分类方面亦是集大成之作。《乐府诗集》将乐府作品分为十二大类,其中相和歌辞、横吹曲辞、清商曲辞中产生了大量广泛流传的乐府古题,其同题拟作分布于各个朝代,直至唐代掀起新乐府运动,模拟古题的创作行为才逐渐减少。这些拟作在创作手法、意象使用和表现主题等方面都带上了时代烙印,因此乐府古题的内涵在汉唐期间不断得到补充和丰富,本文即旨在从典型作品发掘梳理古题流变的方式与内容,研究古题流变的规律和典型现象。为了达到这一研究目的,本文将以《乐府诗集》为统计母本,从中选取拟作最多的五大乐府古题——《陌上桑》、《王昭君》、《行路难》、《从军行》和《江南》进行多角度的流变统计,结合定量分析与案例分析的方法,先分题研究其本事源流、主题与形式变迁,再从意象使用流变的角度进行透视与归纳。经过第二章的统计研究与分析归纳,本文发现,一些古题之本事具有深远的历史基础,如《陌上桑》之前有"桑间"艳情文学传统,石崇的《王昭君》前有焦延寿的昭君四言诗以及相传为昭君所作的《怨旷思惟歌》,《从军行》之前有《紫骝马歌辞》,这些历史素材积淀使得古题拟作的发展具有意义生发的基础。一些古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激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拟作风格,如《陌上桑》在梁陈时期产生的艳情变体,《江南》也在此时产生由简文帝等创制的《江南弄》变体,描绘宫廷歌舞美色等。而战乱频繁国力衰弱的时代,更容易产生抒发厌战思归情绪、征战苦寒艰辛的《从军行》拟作和借《王昭君》代言民族耻辱情绪的拟作。每一首乐府古题的拟作都可视为与前代作品的应和之作,而时代的变化也不断地将新的内容与形式熔铸进古题发展的进程中。这些古题的意象使用情况也体现了一定规律。第叁章的第一节关注女性题材乐府,这一节论述两种女性乐府的意象使用情况:一种是在《陌上桑》、《江南》等乐府古题中,女性形象趋于符号化,这一过程和附着其上的装饰性意象紧密相关;另一种是以王昭君、蔡文姬相关作品为例,分析拟作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引入其他类似主题乐府中女性形象的情况。第二节关注感怀时事主题的乐府,其中又分为边塞苦寒与仕途抒怀两种。边塞苦寒呈现出从四方到西北集中的地理意象使用规律,以及苦寒意象与边塞书写逐渐结合的过程。仕途抒怀主题乐府呈现出以长安与洛阳为代表的权力中心符号化倾向,以及用剑、酒、镜叁种意象进行自我期许与观照的文学规律。本文将案例分析和整体分析相结合,以拟作最多的五大乐府古题作为研究切入点,则研究结果具有较为普适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专注于单篇作品进行研究的局限性,填补了乐府研究的空白之处。但囿于学力浅薄,在历代学者评说与文学理论材料方面积淀不足,故更普适性的规律则待来者继续深耕。(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5-01)
高山[3](2014)在《《乐府古题要解》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乐府古题要解》内容的解读及历代着录情况的梳理,认为今本《乐府古题要解》内容虽然是吴兢所作,但序却非原貌,乃是刘餗《乐府古题解》的序言。其作伪时间也应为南宋时期而非《四库全书总目》所认为的元代。(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王辉斌[4](2013)在《唐人题解与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题解类乐府诗着作,是唐代乐诗理论建构与批评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其批评史价值主要表现为:注重对本事的释解,并在古乐府创作与理论批评两个方面,均使之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以题解的形式,推动了唐代乐府诗理论的建构与批评;在乐府诗分类、乐府诗与音乐的关系、题解阐释叁个方面,对郭茂倩《乐府诗集》产生着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南都学坛》期刊2013年01期)
颜庆余[5](2012)在《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杂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人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原本在流传过程已经亡佚,今本可能是元人从《乐府诗集》中辑出。由于句读误断的原因,今本尚有若干失辑的文字,这些文字就保存在《乐府诗集》中。今本《乐府古题要解》,在毛晋刊本及其衍生的其他刊本之外,至少还有两种明抄本存世。持校毛晋刊本与无锡市图书馆藏明抄本,可见明抄本保存不少异文,具有相当的校勘价值。(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12年09期)
李娜[6](2012)在《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乐府及乐府古题之文学、文化传统受到音乐尤其是音乐文化的决定性影响。乐府古题作为乐府文学、文化传统的载体,其与乐府诗歌产生的种种纠结,也是在音乐文化的诸种分流中发生、发展的。本文第一、二章即围绕此二点探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乐府以及乐府古题文学、文化传统所产生的种种影响。大体说来,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可区划为叁个分野:其一,作为史学载体,记史言事;其二,作为儒家乐教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介入礼乐政治,实现其教化人心、安邦定国的社会价值;其叁,满足人类的审美与娱情悦性需求。前二者适应了统治者对音乐的定位,第叁点则满足了人类最普遍的精神欲求,这种分化又进而促成乐府诗歌发展为两股潮流:前二者赋予乐府诗歌在后世作为《诗经》后继者的崇高文化地位,同时也促使乐府诗歌创作和研究更多关注占题本事本义;而第叁点则推动乐府诗歌创作不甘受制于古题本义之束缚,更注重向形式美的方向发展。《乐府古题要解》正是在初、盛唐时期两种乐府诗歌潮流兴替之际应运而生,其对乐府古题本事、本辞的追溯及对其本义的发掘,正与开元礼乐政治文化背景下文人大力创作古题乐府诗歌的文学潮流相呼应,这在本文第叁章有详论。第四章集中对《乐府古题要解》进行本体研究,在详考其版本、内容体例的基础上,阐明《乐府古题要解》在乐府研究史及乐府解题着作发展史中的价值和地位。其中,重点考察《乐府古题要解》明抄本之源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得出如下新结论,即《乐府古题要解》今实有叁种完整版本,并非前人所论两种:其一,毛晋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乃今日通行之版;其二明代藏书家柳佥正德抄本,现存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其叁,明人陆东据《乐府诗集》校勘之柳佥抄本,后为明人梁梧刻印,今藏于国家图书馆。在内容方面,《乐府古题要解》不仅收录大量古题,并从本事、本辞中寻绎其本义;对不同古题按其音乐种类予以分类;并收录大量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杂体诗。作为唐人对汉魏六朝古题的总结,《乐府古题要解》乃承前启后之作,不仅集中吸收了唐前乐府以及乐府解题研究的成果,并对唐后的乐府研究及乐府解题产生深远影响,乃乐府研究及乐府解题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权威文献。《乐府古题要解》所采用唐前文献主要包括四类:诸史之乐志、相关歌辞总集、解题类着作以及笔记小说,其中重点参考了《宋书·乐志》、《古今乐录》、《琴操》、《古今注》等着作。《乐府古题要解》对后世《乐府诗集》等产生巨大影响。《乐府古题要解》的学术传承主要体现在乐府分类和乐府解题两个方面。在分类方法上,《乐府古题要解》在《宋书·乐志》按照音乐种类将古题分八类的基础上,结合南北朝来乐府诗歌文本的发展,将乐府诗歌分为十类,《乐府诗集》则在此基础上又结合隋唐乐府诗歌的新发展将乐府诗歌诗歌分为十二类。在解题方面,《乐府古题要解》通过各相关着作追溯古题之本事、本辞以详考古题本义,其对古题之释义也具有经典性价值:不仅郭茂倩《乐府诗集》几乎全部采录,历代解释乐府古题也都以《乐府古题要解》之说为宗,后世乐府解题着作也都大量学习《乐府古题要解》之解题体例。《乐府古题要解》之作者吴兢,乃唐代着名史学家,本文第叁章第四节从其生平家世以及学术思想入手,来探讨《乐府古题要解》与其政治理想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第五章进-步分析《乐府古题要解》所承载的吴兢乐府观,即从文学、历史、政治叁个角度解读古题;进而评价乐府古题诗歌,批判了背离古题本义的乐府诗歌潮流。其书不仅体现了吴兢以其史学眼光对古题本身史学价值的审视,更蕴含了一名史官对国家礼乐文化的关注和思考。此外,吴兢之乐府观的形成与唐代乐府诗歌创作和唐人乐府观也有密切联系。唐初士大夫即接受以乐府为《诗经》之后继的观念,并形成了雅正文学思潮:在创作中重视回顾古题本事、本辞;对于乐府的文化定位,唐代前期由于国家大力复兴礼乐文化,而倾向于《雅》、《颂》,中唐以后则由于社会原因,更重视以《国风》之义来指导乐府创作。(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2-04-01)
宋颖芳[7](2012)在《乐府古题《临高台》文学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临高台》为汉铙歌曲辞,从晋代和齐代对其名称的变更来看,其与朝廷的关系十分密切,主题常围绕在歌颂战功,述当朝功德上。《临高台》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性,在唐代乃至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临高台》的拟作。其在乐府文学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试图从文学和文献二个层面对《临高台》曲辞进行探析,力图对其进行系统梳理。(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2年03期)
范海浪[8](2011)在《明人拟作乐府古题《燕歌行》主题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乐府诗集》所收录从魏至唐代《燕歌行》诗作共13首,然而在明代诗歌复古的背景之下却产生了大量的文人拟作。明人拟作《燕歌行》主要表现为内容主题的承袭与拓展。(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07期)
冯文娜[9](2011)在《《陇西行》乐府古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陇西行》是乐府古题中为数不多的几首以地名命名的乐府,学术界很少有人专门对《陇西行》这一古题做过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研究成果相对也较少。此论文将《陇西行》乐府古题作为一个整体来关照,紧密结合《陇西行》古题中的“陇西”这一地名和乐府这一文学形式,结合“陇西”的地域特点来研究乐府古题,阐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首先,笔者认为历代文人对《陇西行》古题的拟写创作,体现了对汉乐府民歌《陇西行》的接受、传承和变革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古陇文化的领略、甘肃和发扬。其次,作者认为汉乐府《陇西行》的主旨是反映古陇西地区羌戎杂居的民族态势下,汉羌之间和睦交往的场景。诗中的女主人公为羌戎族妇女,诗的作者为汉代成员。后代的《陇西行》转变为写民族战争,但仍表现了陇西地区汉羌交流的历史文化状态。此外,笔者还运用以姚斯为代表的接受美学的观点,对《陇西行》古题传承拟写过程中主题、意象、体裁等方面的复变关系做了阐述。并且研究了《陇西行》古题对陇文化和边塞诗的贡献,以期人们更好地了解《陇西行》这一古题。(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5-01)
邱美玲[10](2011)在《试论乐府古题《猛虎行》的发展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猛虎行》为汉乐府相和歌辞之一,古辞曰:"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后人作此题者,或写客行,或写劝勉,或写功业未建的苦闷,或以猛虎比喻封建社会的贪暴苛政,题旨不尽相同。从古辞入手,对《猛虎行》这一乐府古题进行纵向梳理,可看出其发展演变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昌吉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乐府古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是自汉代成立乐府机构以来,收录乐府作品最广最全的文学总集之一,其在乐府分类方面亦是集大成之作。《乐府诗集》将乐府作品分为十二大类,其中相和歌辞、横吹曲辞、清商曲辞中产生了大量广泛流传的乐府古题,其同题拟作分布于各个朝代,直至唐代掀起新乐府运动,模拟古题的创作行为才逐渐减少。这些拟作在创作手法、意象使用和表现主题等方面都带上了时代烙印,因此乐府古题的内涵在汉唐期间不断得到补充和丰富,本文即旨在从典型作品发掘梳理古题流变的方式与内容,研究古题流变的规律和典型现象。为了达到这一研究目的,本文将以《乐府诗集》为统计母本,从中选取拟作最多的五大乐府古题——《陌上桑》、《王昭君》、《行路难》、《从军行》和《江南》进行多角度的流变统计,结合定量分析与案例分析的方法,先分题研究其本事源流、主题与形式变迁,再从意象使用流变的角度进行透视与归纳。经过第二章的统计研究与分析归纳,本文发现,一些古题之本事具有深远的历史基础,如《陌上桑》之前有"桑间"艳情文学传统,石崇的《王昭君》前有焦延寿的昭君四言诗以及相传为昭君所作的《怨旷思惟歌》,《从军行》之前有《紫骝马歌辞》,这些历史素材积淀使得古题拟作的发展具有意义生发的基础。一些古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激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拟作风格,如《陌上桑》在梁陈时期产生的艳情变体,《江南》也在此时产生由简文帝等创制的《江南弄》变体,描绘宫廷歌舞美色等。而战乱频繁国力衰弱的时代,更容易产生抒发厌战思归情绪、征战苦寒艰辛的《从军行》拟作和借《王昭君》代言民族耻辱情绪的拟作。每一首乐府古题的拟作都可视为与前代作品的应和之作,而时代的变化也不断地将新的内容与形式熔铸进古题发展的进程中。这些古题的意象使用情况也体现了一定规律。第叁章的第一节关注女性题材乐府,这一节论述两种女性乐府的意象使用情况:一种是在《陌上桑》、《江南》等乐府古题中,女性形象趋于符号化,这一过程和附着其上的装饰性意象紧密相关;另一种是以王昭君、蔡文姬相关作品为例,分析拟作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引入其他类似主题乐府中女性形象的情况。第二节关注感怀时事主题的乐府,其中又分为边塞苦寒与仕途抒怀两种。边塞苦寒呈现出从四方到西北集中的地理意象使用规律,以及苦寒意象与边塞书写逐渐结合的过程。仕途抒怀主题乐府呈现出以长安与洛阳为代表的权力中心符号化倾向,以及用剑、酒、镜叁种意象进行自我期许与观照的文学规律。本文将案例分析和整体分析相结合,以拟作最多的五大乐府古题作为研究切入点,则研究结果具有较为普适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专注于单篇作品进行研究的局限性,填补了乐府研究的空白之处。但囿于学力浅薄,在历代学者评说与文学理论材料方面积淀不足,故更普适性的规律则待来者继续深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乐府古题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伟.今本《乐府古题要解》与吴兢原本关系考[J].中国诗歌研究.2018
[2].许珂.汉唐五大乐府古题流变研究[D].武汉大学.2017
[3].高山.《乐府古题要解》考[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王辉斌.唐人题解与吴兢《乐府古题要解》[J].南都学坛.2013
[5].颜庆余.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杂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
[6].李娜.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2
[7].宋颖芳.乐府古题《临高台》文学性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
[8].范海浪.明人拟作乐府古题《燕歌行》主题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
[9].冯文娜.《陇西行》乐府古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
[10].邱美玲.试论乐府古题《猛虎行》的发展演变[J].昌吉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