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脉搏上跳动 ——从故事大王夏友梅看上海审美文化的变迁
论文摘要
上海是新故事的发源地和发祥地。上海新故事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民间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上海一大批新故事创作者笔耕不辍,通过笔触真实展现上海新时期的社会面貌。其中故事大王夏友梅就是典型的一位。民间文艺往往能提供最正确的社会史料。夏友梅40 年的故事创作的作品正是研究上海40 年审美文化发展的真实、可贵的材料,因此,本文将站在社会发展的立场,时代的高度上,通过它们,研究上海审美文化的发展史。其次也研究新故事的讲演、传播乃至当代新故事活动形式的转变及其背后的潜在因素,挖掘上海审美文化变迁背后的众多因素,包括上海40 年的经济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革新等。夏友梅在每一个时期的创作掺和贯注着当时人们的生活特点和思想状态。这些作品是展现大众审美文化心理结构的一面镜子,通过它们,我们不仅能看到上海40 年来大众审美的心理历程,倾听民众对理想的追求,还能解读他们的欣赏习惯、审美趣味的变迁。故事创作背后都有它深刻的社会生活的渊源,找出表现在故事中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愿望,找出它所表现的一定的社会关系,研究故事创作内容与时代背景的联系,其实也是解读上海人民的精神生活,展现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论文目录
摘要前言第一章 挖掘记忆深处的审美意蕴第一节 新民间故事的生存空间有多大?第二节 从田间到茶馆——“下里巴人”的精神食粮第三节 作为政治话语的故事:无可奈何花落去?第二章 历史断裂与接轨之后:故事“井喷时期”的新审美取向第一节 封闭式创作与“审美饥渴”矛盾的分析第二节 向上的情趣与向下的眼睛——创作视角上的平民意识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的叙述策略:从听觉艺术到视觉艺术第四节 民间的语言自觉与价值认同第三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故事创作在大众消费语境中的嬗变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与大众审美方式的转变第二节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故事活动形式缘何变脸结语第一节 夏友梅故事与上海审美文化的变迁第二节 上海审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主要参考文献后记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相关论文文献
- [1].夏友梅:我家门前一座桥的40年[J]. 浦东开发 2018(12)
- [2].故事一讲五十年——记“全国故事大王”夏友梅[J]. 浦东开发 2013(11)
- [3].梅开二度更馥郁——记“全国故事大王”夏友梅退休以后[J]. 浦东开发 2011(06)
- [4].“故事大王”续写故事传奇[J]. 上海采风 2020(03)
- [5].“故事大王”夏友梅[J]. 浦东开发 2009(01)
- [6].上海新故事之勃兴[J]. 都会遗踪 2018(01)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006d16d529fa3b9cf2194b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