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处亚洲大陆南部,是全球著名的巨型东西向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主体之一,其独特而复杂的地壳结构吸引全世界地学工作者的关注和探索。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抬升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事件,碰撞造山作用是一个在碰撞事件之后的均变过程,碰撞事件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地质记录。因此,我们必须利用碰撞事件发生前后产生的地质记录来限定碰撞事件的时间范围。从地层学的角度,碰撞发生的表现是海水全部退出和最高海相地层的结束,并以最高海相层来推测大陆碰撞的发生时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过程中,由于两板块边缘不能完全拼合,所以在陆壳碰撞后形成残留海盆。残留海盆随着碰撞的进行而升高,海水逐渐消失,海相沉积也随之停止。区域内最上层的海相沉积地层即最高海相层,它的地质时代代表了残留海盆消亡的时间。所以恢复碰撞发生与发展的关键是其最高海相层的研究。生物地层学是依据生物发展规律和化石的时空分布来划分与对比地层,它对地层年代的划分、环境演化、资源的勘查等方面的研究均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沉积地层序列中,古生物学方法是目前划分和对比地层的最主要方法之一。生物地层学是运用地层层位中所含化石的数据说明该生物地层,同时它也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和区域对比的重要手段。西藏南部发育着西藏地区最晚期的海相沉积,而遮普惹组是藏南亚东地区最晚期的海相沉积地层。运用生物地层学方法对于最高海相层的生物群进行研究,可以为西藏特提斯最终消亡过程提供时间约束。本论文通过对发育在西藏特提斯南亚带亚东堆纳地区最高海相层—遮普惹组砂页岩段中的介形虫化石进行详细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共处理样品68件,鉴定介形虫化石出23属35种,建立三个介形虫组合:Cythereridea appendieulea– Cytherella obtusa组合、Phlyctenophora zongpuensis– Aglaiocypris xizangensis组合和Loxoconcha sp.– Xestoleberis kangpaensis组合。根据其所含介形虫组合的特征及其地质时代,认为遮普惹组的时代应为始新世Ypresian-Priabonian早期。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00e34a46c46ac03c3b412e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