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西南部,构造稳定,其上三叠统长8储层的沉积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杂基含量低于10%,以粘土矿物为主,少量碳酸盐;胶结物以薄膜状绿泥石和亮晶方解石为主。孔隙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蚀孔隙次之,少量晶间孔、微裂缝;孔隙结构类型以中孔微喉型为主;多为特低孔特低渗型。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交代作用,处于中成岩A阶段。将研究区长8储层划分为黑云母、铁泥质(或方解石)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绿泥石薄膜剩余孔隙相,长石溶蚀相,绿泥石薄膜剩余孔-长石溶蚀相,高岭石胶结相六种成岩相,其中绿泥石薄膜残余孔-长石溶蚀相对油气储集最有利,主要发育在研究区南部和东部。研究区长8储层非均质性强,且长81储层非均质性强于长82,沉积作用是最重要影响因素。砂体、隔夹层、孔隙度、渗透率的展布均受沉积微相控制,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特点,渗透率表现为强非均质性,而孔隙度表现为弱非均质性。根据岩心观察结果分析,长8裂缝发育情况可能较普遍,并且长81裂缝较长82发育。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的油水驱替实验,进行了储层孔隙结构观察,将研究区划分出剩余孔隙型、溶蚀孔隙型、微裂缝型和致密型四种驱替类型,动态地分析了影响驱替效果的原因,确定了残(剩)余油与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关系。非均质特征研究是储层储集性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分析了储层多种性质的展布特点和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油田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05ea5906ef92b4b8fada33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