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抒情传统”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国际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影响下,缘起于海外华人学者,后延伸到港台的一个从整体文学层面考察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研究取向。鉴于此一学术领域在理论方法、研究成果和存在语境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有益启示,本文将以学术谱系的历时性演变为基本线索,系统考察其在不同阶段的阐发和建构。全文始终贯穿历史主义视野,分四章先后论述四个重要时期:第一章,梳理“抒情传统”在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理论渊源;第二章,则以陈世骧为个案,以期揭示“抒情传统”产生的比较诗学语境;第三章,通过解析高友工“抒情美学”融会语言学、审美心理学和文化史意识的宏大体系,考察其以“本体论”创构实现“现代转化”的理论路径;第四章,则关注“抒情传统”在台湾的接受及其参与文化实践的实绩。经由这一学术史研寻,本文试图初步展现“中国抒情传统”研究的文化语境、典范效应以及其理论建构的意义。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073af7c6396c78ed55605b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