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灵长类动物是人类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和行为学、老年学等研究的重要且理想的实验动物。由于与人类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转基因大小鼠模型已经被证明不能满足脑功能相关机理和疾病研究的需要。构建非人灵长类转基因模式动物的需求日益高涨,这就推动了非人灵长类辅助生殖技术研究的开展。本论文第一部分以食蟹猴为研究对象,对65只母猴进行超数排卵处理比较了不同超排方案的效果,优选出了GnRH拮抗剂+rFSH(普利康)/hCG的最佳超排方案。经腹腔镜引导的微创手术采集卵母细胞,得到的总卵母细胞数为31.8枚/只,其中MII期卵母细胞数为10.6枚/只。采用IVF和ICSI两种方法对采集的MII期卵母细胞进行胚胎构建,结果表明经ICSI的受精率高于IVF,差异达极显著(43.5±11.6% vs 22.5±7.2%,P <0.01)。将51枚优质原核期胚胎(IVF:21枚,ICSI:30枚)通过腹腔镜引导的微创手术法移植至25只受体母猴的输卵管内,得到四只怀孕受体,其中两只已经产仔,一只待产,一只流产,受体怀孕率和胚胎着床率分别是16%(4/25)和7.8%(4/51)。根据受体分组情况,血液中E2锋出现两天后移植的受体怀孕率和胚胎着床率分别是50%(3/6)和25%(3/12)。针对超数排卵获得的近2/3处于MI和GV期的卵母细胞,论文第二部分开展了不同培养因子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影响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多的MII期卵母细胞,并且探讨食蟹猴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机制。首先检查了血清对MI期卵母细胞成熟及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清促进其核成熟(67.2±24.3% vs 55.1±16.5%,P <0.05),但对受精没有影响。将裸GV期卵母细胞分为有无颗粒细胞两组进行体外培养。无颗粒细胞组,EGF、促性腺激素(PMSG + hCG)和联合应用对其GVBD的能力均没有影响,而促性腺激素可以显著促进其达到MII的能力(37.5±8.9% vs 17.6±6.8%,P <0.05),联合应用时,EGF反而抑制了促性腺激素促MII作用;颗粒细胞组,与对照相比,EGF和促性腺激素联合时GVBD(75.0±0.0% vs 57.1±9.6%,P <0.05)和MII(58.3±7.2% vs 35.7±9.9%,P <0.05)的比例显著增加。组间比较结果表明颗粒细胞对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GVBD(75.0±0.0% vs 51.6±9.6%,P <0.05)和MII(58.3±7.2 % vs 22.6±8.4%,P <0.05)也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COCs培养进一步验证了EGF与促性腺激素协同促成熟的作用,同时,Western Blotting结合免疫组织化证明颗粒细胞EGF受体表达为阳性。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07e909fdefdb0321ba8d2a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