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兔白色念珠菌肺炎的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与血清烯醇化酶之间的关系。为白色念珠菌肺炎的血清学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首先采用经皮气管穿刺法建立白色念珠菌肺炎动物模型。选择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与对照动物各15只。每组又随机分为A、B、C、D、E 5个亚组,每个亚组含动物3只。先以阿糖胞苷静脉注射制成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再通过经皮气管穿刺法,实验组气管内注入0.2ml含1×10~8个白色念珠菌的菌液,制成兔白色念珠菌肺炎动物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分别于接种白色念珠菌后的第1、2、3、4、5日按A、B、C、D、E亚组顺序处死动物。采血、分离动物肺脏,10%福尔马林固定24小时以上,病理切片行PAS染色,观察肺病理变化。动物血清的处理:首先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梯度的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标准抗原与标准抗体的吸光度值(OD值),寻找最适的抗体浓度,并绘制烯醇化酶的标准曲线。再以相同的条件检测动物感染后不同时期血清中的烯醇化酶的OD值,通过标准曲线反映出不同时期血清中抗原浓度的变化。同时做空白对照、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将血清学与相应的病理变化做相关性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标准曲线可以得到在组织学出现病理变化时的血清抗原浓度,作为白色念珠菌肺炎的早期血清学诊断依据,从而为白色念珠菌肺炎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098902f6348825c9516b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