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转识成智”理论研究 ——兼与使徒保罗智慧观比较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玄奘“转识成智”理论的分析、研究,梳理其推演逻辑,阐释其理论内涵,进而揭示佛教对智慧的独特诠释。同时,把玄奘“转识成智”理论与使徒保罗的智慧观作以比较,求同存异,试图以当代人的视角,返观历史,从玄奘“转识成智”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出发,推演到保罗的智慧观,寻求基督教理论诠释中的新视角与新方法,为广泛开展的佛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提供一种可能性路径。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绪论一、东西方哲学对智慧问题的探索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三、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一章 玄奘“转识成智”的佛学内涵第一节 玄奘“转识成智”理论的形成第二节 “转识成智”理论的内容第二章 “转识成智”的境界与功夫第一节 “无我”的理论境界一、破执著(一) 人我执(二) 法我执二、了空义(一) 我空(二) 法空第二节 “转依”的实践功夫一、转依二、修道五位(一) 资粮位(二) 加行位(三) 通达位(四) 修习位(五) 究竟位第三章 “转识成智”与保罗智慧观第一节 佛耶对话的必然与可能一、何以必然二、何以可能第二节 “转”与“信”的言说方式一、玄奘的“转识成智”二、保罗的“因信称义”第三节 智慧与智慧的相遇:生命遭遇的不同面向一、宗教:了生死,求超越二、佛教:断烦恼,求解脱三、基督教:信耶稣,求永生第四章 现代背景下唯识学的命运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0f61f1771dacb4f67acbb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