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译论 ——兼谈其流派归属问题

论文摘要

为了避免引起误解,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译论的时间界限和理论范畴进行了限定,认为它以《法句经序》为开端,以对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和发展为结尾,实质上没有严格的时间后限,兼容从传统文化土壤中挖掘翻译学术增长之行为,且不包含现当代借助西方理论批判纠正中国传统译论的学术观点。本文进而分析了中国传统译论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认为一些从细节和综合两方面对中国传统译论进行的批判是歪曲事实的误解,譬如:对“信达雅”的误读和对“忠实”的颠覆;批判中国传统译论研究范围狭窄、过度关注本体论研究忽视外围研究、重翻译实践忽略理论的研究和建设等。通过进一步的论证证明,“信达雅”标准具有很大的意义和参考价值;中国传统译论的研究范围并不是那么狭窄,研究的重点是翻译研究的本体论研究,并没有偏离翻译研究的正道,翻译实践是中国传统译论的特点并持有独到的优势。同时,中国传统译论在中国古典文论、传统语言观、传统思维方式和传统哲学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在表述上三言两语、点到为止、含蓄感悟性的特征。同时它富有内在逻辑的支撑而缺少语言层面形式逻辑的外衣,因而观点表述显得缺乏系统性。通过上述角度的分析,本文探明了中国传统译论及其特点形成的根源,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传统译论及特点形成存在的客观性和特殊型。最后,本文认为把中国传统译论划入西方的语文学派的观点有待纠正,因为“语文学”一词有歧义。中国传统译论,按照它形成的根源和特点而言,应该归入中国古典文论学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中国传统译论的界限范畴
  • 第2章 中国传统译论重新审视之必要
  • 2.1 时代背景分析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2.2 批判中国传统译论之反批判
  • 2.2.1 细节性问题的反批判
  • 2.2.2 综合性问题的反批判
  • 2.2.2.1 研究范围狭窄问题
  • 2.2.2.2 本体论和外围研究问题
  • 2.2.2.3 翻译实践和理论问题
  • 2.3 对中国传统译论的挖掘和创新
  • 第3章 中国传统译论有别于西方的民族性特征分析
  • 3.1 中国古典文论
  • 3.2 传统语言观
  • 3.3 传统思维方式
  • 3.4 传统哲学
  • 第4章 中国传统译论流派归属的重新厘定
  • 4.1 语文学的名与实
  • 4.2 古典文论学派的重新起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154641aeb6e1d85f80f2c9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