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冯氏贺岁片:当代大众文化的修辞建构与解读

论文摘要

自二十世纪学术界“语言学转向”以来,修辞学的发展方兴未艾。许多学者不仅运用修辞学的方法对传统艺术门类加以分析,而且逐渐开始对电影这门年轻的艺术进行探究。本文以冯氏贺岁片为例,从语言学角度入手,对电影语言展开分析,以修辞学、语用学理论为基础,对在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特质语境下的冯氏贺岁话语,从修辞建构与解读的角度来分析冯氏贺岁片的话语模式。冯氏贺岁片在当代中国电影界已经形成了一种现象,一种品牌,甚至成为大众的一种消费模式,但最重要的是冯小刚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话语模式,这种话语模式不仅表现在语言表层的形式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成为冯氏电影所特有的一种修辞编码,也因此成为广大观众解读其贺岁内涵的“在场”信息。冯氏贺岁片力图通过特有的话语模式探寻自己在主流话语中的位置,看似与正统话语、主流话语在有力地博弈,实则是在以一种非常规的、别样的方式靠拢;对世俗话语、非主流话语看似无条件地认同,实则是在以一种反思的、逆向的方式思考。冯氏贺岁片的实质在于通过语言努力造就对大众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无疑是冯小刚影片能够在孱弱的中国电影市场中与国外电影三分天下的推助之力。本文从冯氏贺岁片话语的修辞建构中,探讨其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叙事与描写功能,从而将对其文本的修辞解读提升到更为微观的话语层面,并对其深刻的意识形态命题给以深入思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一、相关研究述评
  • 1 关于电影语言的研究述评
  • 2 关于冯氏贺岁片的研究述评
  • 二、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一章 冯氏贺岁片产生的文化背景——中国当代文化的特质
  • 1.1 冯氏贺岁片与大众文化的互动
  • 1.1.1 贺岁片的实质
  • 1.1.2 与大众文化互动
  • 1.2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多元性
  • 1.2.1 主流话语与非主流话语
  • 1.2.2 正统与世俗
  • 1.3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语言特色
  • 1.3.1 对世俗化语言的认同
  • 1.3.2 对正统化语言的间离
  • 第二章 冯氏贺岁文化符号的修辞建构
  • 2.1 语言符号的游戏性
  • 2.1.1 冯氏话语的游戏特征
  • 2.1.2 冯氏话语的话轮转换
  • 2.2 语言符号的描写性
  • 2.2.1 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的叙事差异
  • 2.2.2 冯氏非语言符号的描写特征
  • 第三章 冯氏贺岁话语的修辞解读
  • 3.1 娱乐中的价值观
  • 3.1.1 对政治话语的否定
  • 3.1.2 对大众话语的肯定
  • 3.2 空白处的意识形态
  • 3.2.1 对话空白处的意识形态
  • 3.2.2 结构空白处的意识形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1607ee228d0f3a9e86e8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