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古代《兰亭》书法及其文化阐释

论文摘要

本文从《兰亭》书法的存世形式作为起点,通过对传世《兰亭》的传本系统、收藏与品鉴风气,及其在古代书学教育中的地位、学术意义,兼及《兰亭》文化的独特性作一综合的考察。全文分为六章三个部分:第一、二章为第一部分,介绍《兰亭》的存世形式及其传本系统;第三、四章为第二部分,着重考察《兰亭》书法派生出的收藏、品鉴、学术、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理论;第六章作为第三部分,总结《兰亭》书法文化现象的独特性。《兰亭》是王羲之所代表的正统书法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其派生的各种文化信息的综合考察,对了解书法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还原古代社会的真实状态不无裨益。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绪言
  • 一、课题价值
  • 二、课题现状
  • 三、课题研究范围
  • 四、课题研究方法
  • 五、主要观点与结论
  • 第一章 《兰亭》名称及存世形式
  • 一、《兰亭》的称谓
  • 二、《兰亭》复制品的形式
  • 三、《兰亭》在唐代之前有无石刻的讨论
  • 四、《兰亭》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 第二章 古代《兰亭》的传本系统概论
  • 一、《定武》系统
  • 二、“褚摹”系统
  • 三、明清人关于《兰亭》两系形成理论与风格比较
  • 四、拓书人命名的文化认同
  • 第三章 古代《兰亭》收藏与品鉴
  • 一、帝王及皇族对《兰亭》的睿赏
  • 二、《兰亭》收藏风气对拓本的选择
  • 三、古代《兰亭》的复制技术与品鉴理论
  • 第四章 《兰亭》书法教育与法习
  • 一、《兰亭》在古代书学教育中的形式
  • 二、《兰亭》与“永字八法”的结合
  • 三、古代《兰亭》法习
  • 第五章 古代与《兰亭》相关的学术
  • 一、古代《兰亭》专著
  • 二、古人题跋的性质
  • 第六章 古代《兰亭》文化的特点
  • 一、关于《兰亭》的讨论
  • 二、《兰亭》章法与传本时间早晚的判断
  • 三、篆、隶、真、行、草五体与“用笔千古不易”说
  • 四、《兰亭》品鉴之通感性思维
  • 五、归宗右军
  • 六、兴酣《兰亭》:真迹的无限接近与想象
  • 七、集王《圣教序》——关于《兰亭》近真标准的选择
  • 八、《兰亭》文化在古代的影响略说
  • 余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17444cfe863d7c589badc7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