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建于10世纪初的克吕尼修道院,在建立伊始就立志于清除修道院世俗化的积弊,严格遵守本尼迪克会规,重新恢复修道院的宗教职能,在教俗贵族的大力支持下,随后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克吕尼运动”,也称“克吕尼改革”,历时近三个世纪。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修道院内部纪律进行整肃,强调本尼迪克会规,同时谋求摆脱封建世俗势力的干涉,取得修道院自治的地位;第二阶段克吕尼修道院与教会携手发起了“上帝的和平”运动,最大程度地遏止了封建混战,维护了和平;在第三阶段大批克吕尼改革派入主教廷,大力推行克吕尼改革,掀起了反对“西门主义”和“尼古拉主义”的斗争,并进一步把改革的目标扩大为实践“教权至上”的理论,由此展开了与世俗贵族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对主教叙任权的争夺,为教权最终达到顶峰奠定了基础。克吕尼运动在中世纪教会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克吕尼运动极大地提高了罗马教会在基督教世界的地位,教皇权力凌驾于西欧各国君主之上,刺激了教皇长期以来企图统一东西方教会的欲望。克吕尼派的教皇也一直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上帝的和平”运动中,好战的骑士成为“基督的战士”,为十字军东侵提供了充足的兵力。可以说,克吕尼运动与中世纪盛期罗马教会的复兴与扩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202d77e10b87cb8b651639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