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在2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对上臂皮神经及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吻合及外径进行解剖观测。 结果:上臂所有皮神经均有伴行营养血管,其中臂内侧皮神经由臂丛内侧束发出,起始处横径1.3±0.5(0.7~2.1)mm,其血供主要来自尺侧上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始处外径0.6±0.3(0.3~1.4)mm;臂外侧上皮神经来自腋神经下支,起点横径1.4±0.5(0.6~2.5)mm,其营养血管为旋肱后动脉皮支,起点外径0.8±0.2(0.4~1.2)mm;臂外侧下皮神经来自桡神经,浅出处横径1.7±0.6(0.7~3.2)mm,其营养血管主要来自桡侧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点外径0.8±0.3(0.5~1.2)mm;臂后皮神经发自桡神经,浅出处分主干型及二分支型,浅出深筋膜处横径1.5±0.4(0.8~2.2)mm,其伴行营养血管来自腋动脉及肱动脉的皮支,其外径为0.8±0.2(0.4~1.2)mm。上述皮神经的伴行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营养筋膜皮肤。 结论:以上述四条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可分别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临近部位、手部的软组织缺损。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209a94e1f39ef1e14f7cd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