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干扰素产生细胞(Type 1 interferon producing cells,IPCs)又称为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前体(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precursors,pDCs),代表一类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0.2%-0.8%、表型为CD123highCD4+CD11c-Lin-(CD3,CD14,CD16,CD19,CD56)的特异性细胞亚群。与以往的树突状细胞不同,pDCs在形态上表面光滑、圆形类似于淋巴细胞样;在TLR受体表达上,单核细胞表达TLR1、2、4、5、6、8,髓系树突状细胞(mDC)表达TLR3,而pDCs则表达单链病毒RNA配体TLR7和DNA病毒及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DN)的配体TLR9,从而决定了他们对不同抗原的应答类型和强度;pDCs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在病毒、CpGODN刺激下可以迅速分泌大量的Ⅰ型干扰素,从而发挥抗病毒效应,并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进一步促进NK细胞、B细胞、T细胞和髓系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同时pDCs在自身分泌的Ⅰ型干扰素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向成熟DC分化。因此,pDCs在机体抵抗病毒感染,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 BDCA2是一类含有213个氨基酸的新的二型跨膜糖蛋白,属于钙依赖性凝集素家族。BDCA2是pDCs的特异性表面分子,在外周血和骨髓中无一例外地表达于Lin-CD4dimCD123brightCD11c-CD45RA+BDCA-1-BDCA-3dim的pDCs,同时在骨髓中,一小群细胞亦表达较低水平的BDCA2,该群CD34dimCD45RAdimBDCA-2dim细胞直接来源于CD34bright CD45RA-BDCA-2-定向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HPCs),被认为是pDCs的前体细胞。尽管BDCA-2胞浆区缺乏已知的信号基序,但目前认为BDCA-2是一类信号受体。用抗BDCA-2的单克隆抗体AC144作用于靶细胞以激活BDCA2,可致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依赖的胞浆区钙的内移,并使胞内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此外,pDCs还可有效地呈递该抗原至T细胞。因此,BDCA2被认为可介导内吞。但是否BDCA2具有捕获抗原的生理学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2467f6b7c950595e24b4a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