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论约定违约金的调整

论文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至少始自汉代,“悔约罚”制度已开始,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广泛使用,并一直延续至清朝和民国时期。我国原有的合同立法都规定了违约金制度,而且一贯强调违约金的惩罚性和法定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及我国《合同法》的颁布施行,我国的违约金制度有了重大的改变,扩大了当事人的交易自由,减少了国家干预,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违约金。但《合同法》确立了约定违约金制度的同时,也明确了法律对约定违约金的调整。《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规定赋予了合同当事人在约定的违约金过低或过高时,可通过仲裁或诉讼程序请求有权机关予以增减的权利。但是,法律对约定违约金的调整幅度和调整程序均未作出具体规定,实践中的也没有统一标准。各国学者对约定违约金的性质,对约定违约金与损害赔偿、实际履行的关系理论上争论颇大。约定违约金的调整是否合理,世界各国又是如何调整的,我国的《合同法》规定约定违约金的调整规则有何特点,学者们对此研究不多,且未形成共识。笔者拟对上述问题从约定违约金调整正当性的分析、对我国约定违约金调整的规制的分析,同时结合两大法系对约定违约金调整的比较法考察,提出我国约定违约金调整规则的完善。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引言
  • 第一章 约定违约金调整的正当性论证
  • 第一节 我国约定违约金制度概述
  • 第二节 约定违约金调整的正当性基础
  • 第二章 约定违约金调整的比较法考察
  • 第一节 大陆法系的约定违约金调整规则
  • 第二节 英美法系的约定违约金调整规则
  • 第三章 从解释论角度看我国约定违约金的调整
  • 第一节 约定违约金调整的实体规则
  • 第二节 约定违约金调整的程序规则
  • 第四章 我国约定违约金调整规则的完善
  • 第一节 我国约定违约金调整规则的缺陷
  • 第二节 完善我国约定违约金调整规则的具体构想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28d828a5cf5bbfb1c5fcd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