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发育性畸形,随儿童的生长发育而发生、发展。在亚洲地区,这种畸形是口腔正畸临床最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据傅民魁等的调查,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的患病率分别为8.10%、4.90%、4.90%。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在生长发育期间,随着下颌的持续向前生长,畸形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颌面发育、口腔功能及颜面美观。 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颅颌面结构的生长发育和最终的结构和形态。由于Ⅲ类错(牙合)病因、形成机制和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颅颌面形态结构在矢状向、垂直向和水平向三维方向上均可能发育异常。其上下颌骨的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过度,或两者兼而有之。特别是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治疗更加困难。在生长发育期间,改变环境因素可导致颅颌面结构的生长量和生长方向发生变化。所以功能性和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应进行早期的矫形治疗。 正畸功能矫形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生长发育错(牙合)畸形的一种方法。临床上根据Ⅲ类错(牙合)形成的机制的不同,选择上颌前牵引,下颌颏兜等不同的矫治器。昆明医学院徐芸等设计的双阻板磁力矫治器(Twin-Block Magnetic Appliance.TMA)是一种功能矫治器。正畸临床治疗安氏Ⅲ类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过度畸形取得了积极肯定的治疗效果。 矫治前后病例及实验动物的传统X线头影测量重叠描记也显示了面部、下颌和下牙、上颌和上牙的改变。 为了弥补传统X线头影测量方法的内在缺陷,本研究建立了昆明医学院有限元头影测量分析系统,运用此分析系统研究磁力矫治器对早期功能性—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评价,进一步探讨其对矫治前、后颅颌面形态改变,矫形磁力的疗效和矫治机理,从而为磁力矫治器临床设计和改良提供指导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2ae6ea631c51b5927ce42b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