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心脏聚停兔复苏成功率及复苏早期心功能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心脏骤停兔复苏成功率及复苏早期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家兔采取经胸壁心外膜致颤法,建立复苏动物模型,胸外按压1分钟后联合使用药物。30只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10只;肾上腺素组(E组)10只;肾上腺素+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组(E+L组)10只。分别于室颤时、复苏中1、2、3、4、5分钟测量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和部分心功能指标;动态监测复苏后15、30、60、120、180、240分钟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冠状动脉灌注压(CPP)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基础状态下家兔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E组和E+L组分别有7只和8只复苏成功。CPP在复苏中2、3、4、5分钟E+L组高于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指标dp/dtmax、-dp/dtmax在复苏后各时间点E组和E+L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L组与E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CPP在E组于按压2分钟后达最高点(42.3±3.12mmHg),逐渐下降致按压5分钟时为30.1±5.33mmHg;E+L组在3分钟达最高点(52.8±1.60mmHg),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按压5分钟时为51.8±3.42mmHg。复苏后心功能指标在各时间点E+L组高于E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室颤时E+L组和E组NO含量明显升高,但2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致复苏后15分升致最高点,分别为1034±109 mmol/L和1305±185 mmol/L,之后呈下降趋势,但E+L组低于E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L-NAME与肾上腺素联用可以提高复苏中冠脉灌注压,但并未提高复苏成功率。2.兔复苏成功后血清NO浓度增高并有心功能不全出现。3.L-NAME与肾上腺素联用可减少NO及自由基的产生,提高冠脉灌注压,改善兔复苏后心功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立论依据
  •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实验展望
  • 参考文献
  • 学术论文
  • 致谢
  • 缩略语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2c7dc1cd4ce613c36d1ca3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