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师范杨志琼
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对目前的课程虽已实行了第八次课改,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克服旧有课程,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这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步伐,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旧有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旧有课程目标过分注重知识的填塞。忽略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疏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使得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2.旧有课程科目过多,并缺乏知识的整合。旧有课程内容过于“繁、难、偏、旧”,过分注重书本知识,严重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难以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不能满足科技,社会及市场的需求。
3.教法缺乏灵活性
旧教法主要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课堂缺乏生趣,知识单调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4.课程评价不客观、不全面
旧课程评价过分强调优、差生,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养成。部分学生甚至出现自卑症和自闭症。
5.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旧课程管理,不能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要,比如,英语教学的全民化就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学电脑维修的没拆过电脑,更谈不上组装电脑。当然学汽车维修的,不知道汽车零部件等等,这一切都是政府过渡干涉教育所造成的。
6.教育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现代教育资源浪费现象和某些学校资源严重不足,形成强烈的反差,但某些政府官员却视而不见,这也使得资源缺乏整合,造成教师与课程设置分配上的矛盾,如,生物老师教授英语,从而造成学生严重不满的影响。
这种方向上的偏差,已经造成了青少年犯罪频率高,尖子生高分低能,就业率低,中小学生心理负担沉重,学生自杀现象屡屡发生。
总之,如果再不进行课程改革,我们将来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会缺乏民主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探索精神以及环保意识等。所以课改的目标应该是改变应试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即在强调学习知识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培养学生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2fd02c2ac39279b02982ea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