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在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领域,它所建构的虚拟世界让沉浸于其中的人难辨真假,并引发了学术界对于实在论的新的争论。中山大学翟振明教授在《实在论的最后崩溃》一文中通过思想实验的方式认为:既然虚拟实在在本体论上能获得与自然实在一样对等性的地位,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具有实在性的世界。针对翟振明的观点,学术界有着不同的回答,大体有这样几种观点:一是有学者认为虚拟实在的实现需要借助于现实的技术手段,因而是属于物质范畴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二是有学者认为虚拟实在属于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世界3”,即属于思想的客观内容或客观知识的世界,即客观意义上的观念的世界。还有学者认为虚拟实在可归属于“世界4”,即人所编制的符码化世界。本文在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实在论之后认为,从总体上,实在论可分为本体论的实在论和认识论的实在论,而目前这些对虚拟实在的论述其实都是从本体论角度对虚拟实在的本质进行了界定,是属于本体论的实在论范畴。由于本体论的实在论对于本身“实在”观点的无法证明和确定,因此以此来界定虚拟实在的本质内涵是毫无意义的。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虚拟实在的例子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了认识论的实在论的不足。这样坚持任何实在论的观点都无法从根本上确保“实在”的可靠性和确定性。事实上,虚拟实在的存在与其他一切实在一样都依赖于我们的感知,而我们对实在的确定其实都是建立在“实在感”的基础之上的。在康德有关对象的学说及其认知模式中我们看到了,建立在感性直观基础之上的认知,是无法认识真正的实在的,对虚拟实在的认识与对其他一切实在之物的认识一样都是我们思维的产物。因此,强调人类所认识的事物的绝对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真实性的实在论是不成立的。最后,本文认为虽然实在论在认识论上站不住脚,但实在的信念却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在蒯因所提倡的“本体论的承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实在论——“建构主义的实在观”来化解目前实在论的困境。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34f4fc9209870d477bc7d8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