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有牙周炎病史和牙周健康的种植患者种植牙周常见致病菌和临床指标的1年变化情况,为种植牙的定期维护提供微生物学理论基础。方法:临床选取31名种植患者,40枚种植体,并将其分成A、B两组,A组是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种植体20枚,为实验组。B组是牙周健康的患者种植体20枚,为对照组。记录了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四个时段,入选种植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采集上述四个时点入选牙的龈下菌斑,采用产黑菌、放线菌、具核梭杆菌及厌氧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对龈下菌斑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计数,统计分析所得资料。结果:横向比较A、B两组之间厌氧菌总数、产黑菌、牙龈指数、探诊深度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检测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1月时,A、B两组之间厌氧菌总数、产黑菌计数值已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纵向比较发现:随时间延长,种植体周几种龈下菌的检出量除粘放菌外不断增加,牙周正常的种植患者1月到3月时增加的趋势最为明显,到6个月左右趋于稳定。厌氧菌总数、产黑菌、核梭菌、粘放菌的统计值在1个月和3个月、3个月和6个月较有统计学差异,但在6个月和12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临床指标和X-线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横向分析得出: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种植体周的微生物指标高于牙周正常的种植患者,在种植初期1个月时致病菌可能已大量附着。因此对有牙周炎病史的种植患者,医生及患者更要重视种植牙的维护,注意早期清洁和长期的口腔卫生宣教,防止致病菌粘附,提高此类患者的种植成功率。纵向观察得出:对于牙周正常的种植患者,1月到3月种植体周的致病菌增长最快,此时应重视种植体的清洁。微生物学检查较临床检查更为敏感,能早期发现种植牙有无炎症趋势。如果在种植患者的定期复查中,加入微生物检查的项目,则可以早期发现龈下菌群的变化,在炎症和大量的骨吸收出现之前即给予控制,防止种植牙周围软硬组织损伤的发生。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364c83cc013ff7b8d0c8ae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