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三联化疗联合凝血因子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三联化疗方案联合凝血因子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acute promylocytic leukemia,APL)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临床观察初诊APL患者61例,根据不同诱导缓解方案分为四组:A组(实验组)20例: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联合蒽环化疗药组,即三联方案组;B组(对照组1) 13例:亚砷酸联合蒽环化疗药组;C组(对照组2)15例: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蒽环化疗药组;D组(对照组3)13例:化疗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缓解率、死亡率和副作用如高白细胞血症情况、维甲酸综合症(retinoic acid syndrome, RAS)发生率,肝脏、心脏、神经及肾脏毒性。通过比较死亡和未死亡患者纤维蛋白原量(Fibrinogen, FIB),观察纤维蛋白原对致死性出血的影响。采集实验组15例患者缓解前后的骨髓标本,应用实时定量RT-PCR(RQ-RT-PCR)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1、缓解率和死亡率:四组诱导缓解方案的缓解率分别是:100%、69.2%、84.6%、11.1%,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p<0.05),A组缓解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死亡率分别是:0%、0%、13.3%、30.7%,A组与D组比较(p<0.05),A组死亡率低于D组。6例患者死亡原因均为脑出血。2、副作用:ABC三组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分别为10.83±4.8天,15.27±6.49天,18.31±6.92天,A组短于BC两组(p<0.05);ABC三组维甲酸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00%、15.38%、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肝功能损伤发生率(50%)高于其他三组(p<0.05),但均为可逆性;在包含有亚砷酸的A、B治疗组出现心脏、神经系统毒性及肾毒性,发生概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纤维蛋白原测定:6例出血死亡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0.65±0.31g/L)显著低于生存者(1.59±0.61)(p<0.05),死亡组和未死亡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实验组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缓解前较缓解后降低,L型降低近1个对数级,L型降低近3个对数级,平均降低2个对数级。结论1、三联化疗方案治疗APL缓解率高,死亡率低。2、三联化疗方案所致的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较短,肝毒性的发生几率高,但均为可逆性肝功能损伤,无加重维甲酸综合症、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及肾毒性的作用。3、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将纤维蛋白原维持在1.0g/L及以上,发生致命性出血的风险显著降低。4、三联化疗能够快速降低PML-RARα融合基因水平,尤其对S型更为敏感。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结果
  • 第二部分 基础研究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393427be303cf6d421e710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