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贫富差距探源 ——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政治学分析

论文摘要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现象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必有其经济动因。同时,政治又不完全等同于经济。经济领域的变动是通过何种机制,最后又能在何种程度上对政治领域产生影响,这正是经济政治学所要研究的问题。三十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所有制改革。在两种所有制各自“事实化”的过程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种经济成分对国家权力的诉求是截然不同的。三十多年来,搭乘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政策便车,非公有制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公有制经济成分不仅在比例上大幅减少,而且其“全民所有”的性质也经常被社会各方质疑。因此,不管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在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上,两者起的积极影响都不大,甚至都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贫富差距。初始分配领域既然已经不公平,公众对社会公正的期望只能投射到政府的再分配政策上面。但是,政府通过再分配平衡社会利益关系上所起的作用也并不理想。只有国家政策清除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遏制国有资产非国有化的浪潮,节制资本,强化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全民所有”性质,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文献综述
  • 二、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
  • 一、关于贫富差距
  • 二、关于经济政治学
  • 三、国家权力与所有制关系的理论
  • 1、经济的政治:国家权力根源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事实化”
  • 2、政治的经济:国家权力对所有制的反作用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鸟瞰
  • 一、1978 年:思想解放运动与改革战略选择
  • 二、经济体制改革简况
  • 三、警惕当代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陷阱
  • 第三章 所有制改革与贫富差距
  • 一、适度的贫富差距之合理性
  • 二、非公有制经济与贫富差距
  • 三、对部分公有制企业性质的再认识
  • 第四章 政府的政策性导向
  • 一、作为一种趋势的“国家退出”
  • 二、对策性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3a2a6b7ce0781708597890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