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歌唱家吴碧霞成功的艺术实践,将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的成功探索,在当今中国声乐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广泛的讨论。一些音乐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吴碧霞现象”。文章共分为四大部分,将详细剖析“吴碧霞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且通过“吴碧霞现象”来看待民族声乐发展的新方向。文章的重点在第三章,从“吴碧霞现象”看民族声乐教学的新方法。我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教育实践,对“吴碧霞现象”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当代声乐教学理念的转变,内容主要是围绕吴碧霞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结合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近几年的借鉴与融合,运用自身的学习实践和经验总结为实例,分析“吴碧霞现象”的可行性,科学性与可持续发展性。把声乐演唱中的基本因素分为“声音因素”与“非声音因素”,通过这样的分类可以清晰地剖析出吴碧霞是怎样做到演唱两种不同风格的歌曲的;通过对“声音因素”与“非声音因素”的详细说明,论证了“吴碧霞现象”的可持续发展性。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那就是打破唱法的三分法,是音乐技术服从于音乐作品风格本身。歌唱家吴碧霞曾经说到:“中西方的声乐艺术的确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一个人的歌唱机能完全具有足够的张力容纳,最重要的是人从主观上必须具有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法。”总结出打破固有观念的重要性与急迫感,探究民族声乐研究的新方向。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3a6e8de4616d846ffd04de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