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解释学视野下的翻译过程研究

论文摘要

传统的翻译研究多囿于产品取向研究,如对译文分析、评价、原文与译文的比较等等,多是从某种静态的对比中得出结论,相对忽略了对翻译过程本身的研究,这也正是翻译研究在长时期内少有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要从本质上把握翻译就不能忽视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活动,翻译过程不是可见的,固定的,而是隐性的流变过程。作为决定要素的翻译主体是以变量的特征出现,所以对翻译过程的研究要比对翻译结果的研究困难得多。近年来,从多领域、多视角对翻译过程这一动态系统的尝试性建构不断出现,如果从当代哲学解释学的视角对翻译过程的本质进行重新界定,实际上,翻译就是解释。本文对翻译过程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通过探讨翻译与哲学的渊源,尤其是翻译与解释学的内在联系,对翻译过程的构成要素即原语文本、译者、目的语文本进行透彻剖析,从解释学的角度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论述,并重点对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和任务进行探讨,提出了翻译过程模式,即翻译过程可以描述为跨文化视域的译者尽其所能地与原语文本视域进行最大程度的相互融合,形成第三视域并在目的语文化公共视域内再形式化的过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序言
  • 1.1 翻译的哲学渊源
  • 1.1.1 传统翻译研究的局限
  • 1.1.2 翻译研究的哲学转向
  • 1.2 翻译过程的研究现状
  • 第2章 解释学视野下的翻译过程本质
  • 2.1 解释学与翻译的内在联系
  • 2.2 与翻译密切相关的解释学概念
  • 2.2.1 解释学理解观
  • 2.2.2 "前理解"、"解释学循环"、"前见"和"视域"
  • 2.3 解释是翻译过程的本质特征
  • 2.3.1 语言的共性与差异是翻译具有解释性特征的内在因素
  • 2.3.2 语言的文化归属是翻译具有解释性特征的深层因素
  • 2.3.3 译者视域差异是翻译具有解释性特征的主导因素
  • 2.3.4 语言的文本属性是翻译具有解释性特征的基础因素
  • 2.3.5 翻译是开放性的有限度解释
  • 第3章 解释学视野下的翻译过程要素
  • 3.1 译者翻译主体地位的回归
  • 3.1.1 传统翻译理论中的译者身份
  • 3.1.2 解释学视野下译者的翻译主体地位
  • 3.2 解释学视野下的原语文本与作者本意
  • 3.3 视域融合与目的语文本
  • 3.3.1 个人视域与公共视域
  • 3.3.2 视域融合与目的语文本的产生
  • 第4章 解释学视野下的翻译过程尝试性建构
  • 4.1 翻译过程的解释学模型
  • 4.2 翻译过程模式的解析
  • 4.2.1 译者进入原语文本视域——理解的开始
  • 4.2.2 译者与原语文本视域融合——理解的完成
  • 4.2.3 目的语视域与再形式化——表达的完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41f5ebf894cf17fd5398f6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