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广告的泛滥是高等教育机构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校园环境治理对象。结合实证调查研究与法社会学理论,本文首先在明确广告和小广告内涵的基础上,界定了校园小广告的法学内涵与基本特征。接着从定性与定量分析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定性分析部分,主要解决校园小广告是什么的问题,指出它是社会问题,也是法律问题,并从校园小广告破坏了校园环境、侵犯了财产所有权、扰乱了学校教学管理秩序、妨碍了正当信息的发布与接收四个方面,详细说明了校园小广告侵权的具体体现。在定量及法律分析中,本文对校园小广告的侵权缘由从校园信息主体的巨大需求、校园信息发布途径的不足、合法信息发布主体的不正当引导、相关的治理法未得到切实施行四个方面来进行总括性分析,以及对校园小广告的三大外观形态——重复出现、集聚出现、分布面广及其出现原因进行法律分析。随后,文章对校园小广告依法采取扼止措施与疏导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之法。在校园小广告的扼止措施部分,通过试验证实,将校园小广告及时清理,对校园小广告的治理能产生可喜的效果;对广告主通报批评、加大广告主的运营成本、对广告主直接进行处罚及多部门联合治理校园小广告等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合法性进行了剖析。在校园小广告的疏导措施部分,本文提出依法设置校园小广告张贴栏、提升校园小广告的电子平台发布的影响力等直接疏导措施,以及依法适度保障每年有关校园环境治理的资金预算、公布有关校园小广告的执法情况等间接疏导对策。最后,在回顾全文的研究思路与调查过程后,笔者认为:在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行动中的法”要尽量靠近“书本上的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各方行为主体需要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认真负担自己的责任,严格运用自己的权力,充分争取自己的权利,从而达到提升各方行为主体书面规则意识的目标。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4355cab379d9713bef1c0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