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动力髁螺钉与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对采用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er Screw,DCS)与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靠内固定方法,并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06年2月~2007年1月,我院(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采用动力髁螺钉(DCS组)手术内固定治疗,另一组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组)手术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60例病例均获得随访,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分别为DCS组79.80±7.05min,PFN组86.40±16.85 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DCS组14.53±1.61cm,PFN组6.14±1.28cm,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X线暴露次数分别为DCS组5.33±1.42次,PFN组10.90±1.79次,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病例分别为DCS组348.54±131.5ml,PFN组226.02±64.16ml,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引流量分别为DCS组213.81±41.51ml,PFN组165.41±35.98ml,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例均于术后1年测量颈干角:DCS组为125.30±7.85度,PFN组为127.27±4.82度,两者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DCS组为83.80±9.00分,PFN组为88.07±6.36分,P<0.0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DCS组病例于术后出现髋内翻4例,其中包括头钉切出1例,钢板断裂1例,PFN组病例出现髋内翻1例,且未出现头钉切出及内固定物断裂病例,但两组并发症经x~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选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与选用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er Screw,DC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术后并发症与术后颈干角方面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选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手术侵袭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选用动力髁螺钉(DynamicCondyler Screw,DCS)治疗。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论文综述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4512093a89c3c5a31d8732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