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双色BAC-FISH技术在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22q11.2微缺失检测中的应用目的以双色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dural-color bacterialartificial chromosome-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BAC-FISH)为核心技术对先天性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进行22q11.2微缺失检测,探讨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与22q11.2微缺失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6年9月我科所收治的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65例。其中,法洛四联症27例,右心室双出口13例,左心室双出口1例,大动脉转位5例,共同动脉干3例,主动脉瓣狭窄2例,肺动脉瓣狭窄9例,肺动脉闭锁2例,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缩窄2例。在UCSC(http://genome.ucsc.edu)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BAC克隆,自制双色BAC探针,对上述患者进行22q11.2微缺失检测。结果65例患者中检测出22q11.2微缺失患者5例,总缺失检出率为7.7%。其中法洛四联症2例(2/27),缺失率7.4%;右心室双出口2例(2/13),缺失率15.4%;共同动脉干1例(1/3),缺失率33.3%。结论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与22q11.2微缺失存在一定联系。第二章22q11.2微缺失遗传学研究目的探讨22q11.2微缺失的遗传学机制;方法采用双色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2q11.2微缺失检测阳性患者相关直系亲属进行22q11.2微缺失检测。在UCSC(http://Genome.ucsc.edu)数据库中选择覆盖经典3.0Mb缺失区域的微卫星位点引物,共20对;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对22q11.2微缺失来源、大小及缺失片段长度与临床表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仅在1例Ⅳ型共同动脉干患者母亲检测到22q11.2微缺失,在该家系中发现一约1.6Mb大小的缺失在患者及其母亲间传递;另4名阳性患者22q11.2微缺失片段大小约3.0Mb;所有缺失均为母源性,缺失大小与临床表型间无关联。结论22q11.2微缺失大部分为新生事件,但部分为遗传所致。缺失多为母源性,缺失片段大小与临床表型间无相关性。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46f6ac1b6c1eb73277181b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