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干细胞源性胆碱能样细胞对全横断损伤脊髓修复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胎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向胆碱能样细胞诱导及移植入全横断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脊髓后,动物后肢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并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情况,为NSCs移植用于SCI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将GFP转基因胎鼠海马源性NSCs定向诱导为胆碱能样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入急性期(手术当天)和慢性期(术后7天)全横断损伤大鼠脊髓头侧和尾侧,在4周内每周末用行为学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用针头刺激大鼠后肢评估感觉功能的变化,之后取脊髓行冰冻切片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情况,并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使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单纯脊髓全横断手术损伤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随术后时间延长缓慢增高。表明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有部分恢复。2.NSCs急性期和慢性期在SCI位点头侧移植组BBB评分分别较手术损伤组显著增高(P<0.05),而尾侧移植组分别与手术损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NSCs头侧和尾侧慢性期移植组BBB评分分别较对应急性期移植组显著增高(P<0.05)。NSCs急性期和慢性期头侧移植组分别较对应尾侧移植组显著增高(P<0.05)。3.与对应NSCs移植组分别比较,除胆碱能样细胞慢性期尾侧移植组BBB评分显著增高(P<0.05)外,慢性期头侧和急性期头尾侧移植组无明显差异(P>0.05)。胆碱能样细胞头侧慢性期移植组BBB评分与对应急性期移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尾侧慢性期移植组较对应急性期移植组显著增高(P<0.05)。胆碱能样细胞急性期头侧移植组BBB评分较对应尾侧移植组显著增高(P<0.05),而慢性期头侧移植组与对应尾侧移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全横断SCI后大鼠后肢感觉功能细胞移植组较手术损伤组好。5.移植入的NSCs和诱导后的胆碱能样细胞在宿主脊髓内存活,并通过脊髓横断处向头侧和尾侧迁移。【结论】1.大鼠在全横断SCI后存在部分自主运动功能恢复。2.GFP转基因胎鼠海马源性NSCs及其在体外定向向胆碱能样细胞分化诱导后可用于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全横断性损伤,改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两者均有慢性期移植优于急性期,头侧移植优于尾侧,且胆碱能样细胞移植优于NSCs移植。3.全横断SCI后,细胞移植组大鼠后肢感觉功能较手术损伤组有一定的改善。4.移植细胞在全横断脊髓宿主内存活、迁移良好,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的NSCs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及诱导后的胆碱能样细胞增加了损伤区表达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胆碱能细胞的数量有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
  • 前言
  • 材科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4b5c513d8c38e6b775b708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