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抗心律失常肽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论文摘要

背景:近年随着冠状动脉溶栓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CTA)、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等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心肌再灌注损伤受到广泛重视。再灌注损伤常表现为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与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脱偶联所致的心肌电传导减慢和复极化不一致密切相关。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酸中毒、钙超载和脂质代谢产物蓄积等是细胞GJ脱偶联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抗心律失常肽(antiarrhythmic peptide 10,AAP10)是一种GJ激动剂,有关AAP10对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研究甚少。目的:观察GJ激动剂抗心律失常肽(AAP10)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AAP10低浓度组、AAP10中浓度组、AAP10高浓度组,每组各10只。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灌流正常台氏液稳定后停灌40min再灌。AAP10组灌流正常台氏液+低、中、高浓度AAP10(100nmol/L、500nmol/L、1000nmol/L)稳定后停灌40 min再灌。灌流全程同时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内膜下心肌、外膜下心肌跨膜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并观察心外膜下心肌的刺激反应间期(stimulus response interval,SRI)、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arrhythmias,VT)的诱发率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恢复时间。实验结束后测量左室楔形心肌块重、左室重、全心重。结果:①各组左室楔形心肌块重与左室重之比、全心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缺血再灌注组、AAP10低、中、高浓度组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0/10)、50%(5/10)、20%(2/10)和1%(1/10)(P<0.05);③在不同浓度AAP10组,SRI较IR组均显著缩短(P均<0.01);④不同AAP10浓度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恢复时间均较IR组明显缩短(P均<0.01);⑤在AAP10组,用药前后其心内膜及心外膜的动作电位形态和时程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其机制可能与GJ脱偶联,导致的心肌电传导减慢和复极化不一致有关;②AAP10可缩短心肌刺激反应间期,从而加快传导,缩短心肌恢复时间,保护受损心肌,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GJ偶联状态有关;③AAP10不影响动作电位形态和时程,故无致心律失常作用,GJ激动剂有望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一个新热点。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论文部分
  • 抗心律失常肽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 心脏缝隙连接和室性心律失常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在校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4bdd3a5de11371c0cb3164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