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NAT2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普遍认为与感染、免疫、精神以及遗传因素有关,目前对其与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N-乙酰基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 2,NAT2)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酶,其基因编码区的多态性造成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进而影响酶的活性。国外有研究证实,NAT2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国内尚未见此类报道。本实验以天津地区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75例无亲缘关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75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其NAT2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以期了解中国天津地区汉族人群NAT2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互关系。另就对究对象进行UC易患因素追踪,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在UC发病过程中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遗传易感性。方法:1.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新发病例及健康正常人各75例,作为研究对象。2.对以上研究对象分别取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血沉、CRP等检查。3.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肠镜检查,收集病理结果。4.提取血液标本的基因组DNA。5.利用PCR-RFLP的方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NAT2基因多态性分析。6.流行病学易患因素追踪及分析。结果:本实验对NAT2基因C481T、G590A、G857A三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验证是否存在相应的M1、M2、M3突变等位基因,从而得出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各等位基因频率及快/慢乙酰化基因型分布差异。两组中均能检出WT、M1、M2、M3等位基因,UC组与对照组在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上无统计学差异;UC组在慢乙酰基因型分布上有增高的趋势,但两组之间基因型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UCⅢ级组在M3等位基因上存在与对照组的差异,提示重型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M3等位基因突变(857G→A)可能有潜在的相关性。另外,在对研究对象进行UC易患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UC家族史、嗜食烟熏食物和不良排便习惯与UC发病有关;而且,通过嗜食烟熏食物分层后,发现UC组和UCⅢ级组在M3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基因型分布频率上,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天津地区汉族人群中,NAT2基因多态性尚不能作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遗传学指标。但在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M3等位基因明显增加趋势,提示857G→A突变可能在溃结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携带M3等位基因者可能增加在不良饮食习惯条件下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危险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5187479db8f3d05f5f4664ad.html